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目的:运用图像识别和图像描述技术,研究512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在小肠病变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基于ResNet 101、Faster R-CNN、LSTM的小肠CT图像识别描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ResNet 101和Faster R-CNN联合提取图像特征信息进行ROI融合建立图像编码,采用LSTM进行图像解码输出CT图像诊断报告。设计11个病变图像特征标签,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行512层螺旋CT薄层扫描病例材料1 572套,材料覆盖正常图像及出血、炎性息肉等9种病变类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对模型进行训练并展开性能测试,评价模型输出的CT诊断文字报告质量、诊断准确率及病变部位提取正确率。结果:文字报告质量评分为(4.032 5±0.684)分,出现错误评估项样本占比0.8%,仅语句结合约35%存在不合理现象;各病变类型诊断准确率均在97%左右,仅腺癌存在轻微的诊断为腺瘤性息肉现象,整体病变类型诊断正确率97.17%;病变部位正确识别提取率99.43%。结论:基于ResNet 101、Faster R-CNN、LSTM建立人...  相似文献   
3.
颅脑肿瘤的可通透性是肿瘤血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越高,肿瘤血管的分化越不成熟,通透性也就越高。应用灌注成像技术可反映出颅脑肿瘤血管这一功能特性。颅脑肿瘤血管的表面通透性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等多方面有重要意义。在颅脑肿瘤的各种功能成像方法中,CT灌注成像有明显的优势,它是一种定量研究的方法,具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在检测冠状动脉畸形的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该院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945例患者的CTA资料,以DSA为金标准,总结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病率和CT表现。结果 945例患者共检出各类冠状动脉畸形9例,发病率为0.95%,其中发生于左冠状动脉3例,右冠状动脉4例,冠状动脉瘘2例。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准确展示冠状动脉畸形,可成为筛查冠状动脉畸形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CT行泌尿系非增强三维重建对经皮肾镜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100例行经皮肾镜手术取石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影像学检查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CT非增强三维重建,对照组行泌尿造影,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穿刺成功率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通道数目及结石清除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CT行泌尿系非增强三维重建对经皮肾镜手术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穿刺成功率,能缩短手术时间,可作为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我国肺癌患病人数呈明显升高趋势,而大多为肺癌在被发现时已是中期或晚期癌症,这时对患者将会失去根治的治疗机会。因此进行早期的治疗和诊断就会显得非常的重要。CT在诊断治疗周围型小肺癌中有着非常不一般的作用,现将我院CT室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8例经临床证实的婴幼儿肠套叠病例,并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婴幼儿肠套叠在套叠部位均见分层状肿块影.特征表现为靶环形肿块(靶环征)和香蕉形肿块(彗星尾征).结论:婴幼儿肠套叠有特征性的CT征象,CT检查对大部分婴幼儿肠套叠可作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肺部CT表现的动态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一系列胸部CT资料.结果:起病1周内,9例CT平扫均发现双肺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合并胸腔积液1例.发病后1~2周病变变化迅速,在磨玻璃密度影内出现结节2例;7例病变开始吸收;胸膜增厚2例.出院前CT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MSCT)低张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意义予以研究.方法 选取67例可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诊断结果 和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67例患者中,MSCT低张小肠造影检出小肠癌24例,手术病理证实25例,1例因病变面小而未检出,符合率为96.0%;同时,检出小肠Crohn病症16例,淋巴瘤12例,小肠间质瘤9例,小肠血管瘤5例,均和手术病理检查相符合,符合率均为100%.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低张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具有操作简单、易行的特点,且患者耐受,可有效显示肠镜无法经过狭窄段,能够为临床诊治给予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廖忠剑 《当代医学》2016,(28):29-30
目的:对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通过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79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治疗前进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本组患者中,小肠腺癌37例,平扫表现为肠壁呈不规则、局限性增厚,存在明确的肿块,并伴有肠腔狭窄;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呈中等不均匀强化。小肠间质瘤23例,平扫表现为肠襻往肠腔外生长,且呈近似圆形状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肿瘤实质期显著强化,并且为延迟强化。小肠淋巴瘤15例,平扫表现为肠壁为环形增厚;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脂肪瘤4例,平扫表现是空肠内有近似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在小肠原发性肿瘤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可更为准确的掌握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并可依照肿瘤强化情况判定肿瘤性质,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