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静脉窦血栓患者中,行CT检查11例,MRI+ MRV检查15例,DSA检查8例.结果 CVST直接征象12例,即血栓本身征象:急性和亚急性期CT平扫静脉窦区可见三角形或条索样高密度灶,慢性期为低密度灶;MRI平扫,正常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其内见不同时期血栓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见静脉窦内三角形或条索样充盈缺损.MRV和DSA可见静脉窦内充盈缺损或静脉窦不显影.间接征象6例,表现为脑实质内水肿、静脉性脑梗塞及不典型部位脑出血、脑静脉扩张.其中3例同时可见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论 综合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SA检查是诊断静脉窦血栓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急性I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例临床确诊为急性Ⅰ型HSE的早期病例的临床资料,对CT和MRI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HSE早期病例影像学表现按侵犯部位分为两种类型,侵犯基底节、丘脑、脑干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基底节突显"征;侵犯大脑额颞叶皮髓质区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刀切征"。结论 CT和MRI有助于对HS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急性I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1例临床确诊为急性Ⅰ型HSE的早期病例的临床资料,对CT和MRI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HSE早期病例影像学表现按侵犯部位分为两种类型,侵犯基底节、丘脑、脑干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基底节突显"征;侵犯大脑额颞叶皮髓质区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刀切征".结论 CT和MRI有助于对HS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及肩袖损伤的X线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关节镜检查确诊为肩袖损伤,损伤涉及冈上肌肌腱,肌腱损伤超过50%厚度,且进行了标准冈上肌出口位X线检查的1129例患者(1129肩)作为研究对象。男422例,女707例。年龄29~84岁,中位数53岁。分析患者的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分别按照Bigliani标准和Toivonen标准对患者的肩峰形态进行分类,测量肩峰-肱骨头间距。结果:1129例患者的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均清晰显示了患侧的肩峰形态、喙突形态、肩胛骨体部等结构。按照Bigliani标准,Ⅰ型肩峰53例(4.69%)、Ⅱ型肩峰437例(38.71%)、Ⅲ型肩峰639例(56.60%)。按照Toivonen标准,Ⅰ型肩峰49例(4.34%)、Ⅱ型肩峰386例(34.19%)、Ⅲ型肩峰694例(61.47%)。1129例患者的肩峰-肱骨头间距为1.2~23 mm,其中肩峰-肱骨头间距5 mm者30例(2.66%)、5~10 mm者757例(67.05%)、≥10 mm者342例(30.29%)。结论: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能清晰显示肩峰形态,并准确测量肩峰-肱骨头间距,有助于肩袖损伤的诊断;肩袖损伤者的肩峰形态以Ⅱ型肩峰和Ⅲ型肩峰为主,肩峰-肱骨头间距大多10 mm。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胸骨角作为胸椎定位标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正常成人51例,作MRI摄片,测量胸骨角与胸椎的位置关系。结果胸骨角对应的脊椎平面从胸3-4椎间隙到胸5-6椎间隙不等,其中对应胸4-5椎间隙至胸5-6椎间隙者占84.3%。结论胸骨角对应的椎体位置并非恒定,不宜将胸骨角作为胸椎的体表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方法通过经病理证实的47例甲状腺单发良性结节和21例恶性结节CT影像对比,分析两者间的CT表现差别。结果47例单发良性结节中39例病变边界清晰、8例病灶边界欠清、26例囊变、10例钙化;21例恶性结节有17例病变边界不清、4例病灶边界较清、8例囊变、9例钙化、6例表现强化残圈征、9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和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6例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6例患者累及23处骨骼,44个病灶。13例病变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胫骨下端、上端及肱骨上段各1例;其中2例表现为双侧发病。早期骨梗死,X线表现为阴性,或CT可见骨质疏松。中期,X线、CT可见虫噬样破坏和斑点样钙化及环样、斑片样骨质硬化。早中期MRI表现为地图样改变:病变中心T1WI呈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为迂曲匐行的长T1、长、短T2信号带,可见“双环征”。晚期骨梗死,X线和CT可见不规则条片状、斑片状和环样钙化;MRI呈长T1、短T2的低信号。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骨梗死的有效方法,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