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同期外科手术效果进行对比。方法经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表现诊断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者(介入组)76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者(手术组)58例,进行年龄、性别、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大小、住院天数、费用、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组的住院时间较短。介入组出现残余漏较多见,其他并发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低,恢复快,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国产封堵器用于245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分别包括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局部解剖结构满足封堵条件。在局麻或全麻下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手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术后随访13个月。[结果]堵闭操作技术成功率98.3%。有2例患者手术后3-7 d 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发生心源性晕厥;安装临时起搏器3 d后心率正常。3例患者术后发生溶血,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筛选先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手段。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低,恢复快,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理想手段之一。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适应过程中肺动脉压力的动态变化及可能机制及对右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62名健康汉族男性青年,分别在平原(海拔390m)空运至西藏拉萨(海拔3 658m)后第1 d、第7 d、第60 d接受了多普勒超声测量主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CT)、右心室射血时间(RVET)、右室射血前期(RVPEP)、右室流出道宽度(ROVT)、主肺动脉内径(MPA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硝酸还原法测定相同时间点的血清一氧化氮(NO),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T-1)的水平。结果与平原比较,急进高原第1 d收缩期肺动脉压(SPAP)、平均肺动脉压(m PAP)和E/A值明显升高(P<0.05),ROVT明显降低(P<0.05),ET-1明显升高(P<0.05)。急进高原第7 d SPAP、m PAP和ROVT明显降低(P<0.05),NO和E/A明显增高(P<0.05),急进高原第60 d SPAP、m PAP、ROVT和E/A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第60 d NO及ET-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急进高原第1 d比较,急进高原第7 d SPAP、MPAP,ET-1明显增高(P<0.05),NO明显降低(P<0.05),急进高原60 d SPAP、MPAP、POVT和E/A明显升高(P<0.05),ET-1、NO变化不显著。与急进高原第7 d比较,急进高原60 d SPAP、MPAP明显升高(P<0.05),ET-1、NO变化不显著。结论缺氧、低压的高原环境导致了肺动脉压力增高,但在急进高原初期适应过程中,肺动脉压力出现一过性降低(急进高原第7 d)、右心舒张功能增强的波动,这一变化可能与NO及ET-1在不同时向交替占优势、调节肺血管的收缩舒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饱和脂肪酸及富含鱼油(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HR 30只,适应性喂养至14周龄后,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加鱼油饲料,持续喂养至36周龄,共干预22周。同龄对照大鼠(WKY)30只同前分组。干预后测定血压、体重、血浆游离脂肪酸谱、生化指标,喂养结束后,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法测定中心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APWV),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中心动脉管壁的病理改变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SHR高脂饮食组血压较普食组和高脂加鱼油组升高(160.5±5.5 mm Hg比153.1±1.0mm Hg、155.1±6.7 mm Hg,P0.01);HE染色显示高脂饮食组动脉管壁中膜横截面积(MCSA)较普食组增加(35500±8536μm2比28348±3956μm2,P0.05),高脂加鱼油组胸主动脉MCSA较高脂饮食组减小(16865±7235μm2,P0.05)。WKY大鼠MCSA无明显变化。SHR大鼠高脂饮食组主动脉弹力纤维占中膜面积百分比较普食组减少(21.1%±2.3%比30.7%±2.3%,P0.05),高脂加鱼油组较高脂饮食组升高(34.5%±4.1%,P0.05)。SHR大鼠高脂饮食组中心动脉APWV较普食组增加,而高脂加鱼油组APWV较高脂饮食组减小(P0.05)。SHR大鼠高脂饮食组的主动脉壁中MMP-9表达较普食组、高脂加鱼油组升高。结论高饱和脂肪酸饮食具有刺激SHR大鼠大动脉血管壁增厚、上调MMP-9在动脉壁表达及增加动脉僵硬度的作用,而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能通过逆转这一作用发挥预防及控制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小血管置入国产EXCEL支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单纯置入小血管支架(支架直径〈3.0 mm,297例)和单纯置入大血管支架(直径≥3.0 mm,405例)进行对比分析,术后6、12、18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临床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及血栓发生率。结果 6~18个月时两组间MACE事件、靶病变血运重建(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TLR)、心源性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及累计血栓事件老年小血管支架组较大血管组增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小血管内置入国产EXCEL比同龄大血管冠心病患者血栓累计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芩苷胶囊对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 80名急进高原健康男性青年随机分为3组, 黄芩苷组(n=32)、红景天组(n=24)和安慰剂组(n=24)。3组在进入高原前2 d、进入高原后连续3 d分别服用黄芩苷胶囊(0.5 g, 2次/d)、红景天胶囊(0.76 g, 2次/d)和安慰剂(2粒, 2次/d)。检测急进高原前(海拔397 m)和急进高原后(3658 m)受试者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PASP)和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MPAP), 统计急进高原后各组的AMS发病率。结果 急进高原后安慰剂组、黄芩苷组和红景天组的AMS发病率分别为58.3%(14/24)、25.0%(8/32)和29.2%(7/24), 与安慰剂组比较, 黄芩苷组及红景天组AMS发病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进高原前比较, 各组受试者急进高原后心率、血压及肺动脉压均升高, 氧饱和度降低(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 黄芩苷组血压及心率明显降低(P<0.05), 红景天组急进高原后氧饱和度升高、肺动脉压降低(P<0.05)。结论 黄芩苷组可能通过降低血压及心率预防AMS的发生, 红景天胶囊可能通过升高氧饱和度, 降低PASP、MPAP预防A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以来,我中心同时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经过几年的成熟均取得长足的进步。本文比较了单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及同期外科手术治疗,以评价膜周部室间隔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患儿男,5岁.因发现心脏杂音4年,于2006年8月30日就诊.入院体检:体温36.9℃,脉搏102次/min,呼吸28次/min,体重16 kg,面色正常,无紫绀,无杵状指/趾,胸廓无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的葛根素对内向整流钾电流离子通道影响的电生理学机制。 方法:④实验于2000-01/2002—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通过对内向整流钾通道内向整流钾电流cDNA的体外转录得到内向整流钾电流的mRNA,以钠升为单位注射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内进行异源性表达,培养卵母细胞;通过双微电极电压钳记录内向整流钾电流通道的电流。②实验随机分6组(n=5):对照组Ⅰ[未表达内向整流钾电流mRNA的卵母细胞(仅注射等离子水)];对照组Ⅱ[用标准用液(mmol/L)2KCl,5HEPES,3MgCl2和0.2Niflumic酸做灌流液、已表达内向整流钾电流mRNA的卵母细胞];1.2,2.4,4.8mmol/L葛根素组;9.6mol/L葛根素组(分别用1.2,2.4,4.8和9.6mmol/L的葛根素加入标准用液来灌流的、已表达内向整流钾电流mRNA的卵母细胞)。使用pCLAMP的COampfit软件测量电流大小。③采用加药前后的自身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团体t检验。 结果:注射等离子水的细胞未能记录出典型的电流,而注射4.5~5.5kb内向整流钾电流的细胞则记录出典型的内向整流钾电流。细胞外1.2mmoL/L的葛根素即对内向整流钾电流的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都有抑制作用(P〈0.05),随着药物浓度成倍递增,阻断作用亦增强。以标准用液记录的已表达内向整流钾电流mRNA的卵母细胞(对照组Ⅱ)电流峰值为100%,加不同浓度葛根素后记录的卵母细胞电流值为对照组Ⅱ电流的百分数,葛根素9.6mmoL/L时,对内向整流钾电流的阻断率达(58.6&;#177;4.9)%(P〈0.01)。 结论:葛根素对卵母细胞表达的内向整流钾通道内向整流钾电流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LTL)对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影响及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霉素制备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组(每组16只):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木犀草素组。糖尿病+木犀草素组给予LTL 50 mg/(kg·d)灌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给予50 g/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药物治疗3月后,小鼠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Masson评估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Rho和ROCK2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显著降低(P<0.05),CVF显著增高(P<0.05),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高(P<0.05),Rho和ROCK2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木犀草素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CVF显著降低(P<0.05),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5),Rho和ROCK2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LTL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2信号通路减少糖尿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糖尿病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