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儿童干骺端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04年8月对11例儿童干骺端骨囊肿采用经血管栓塞联合经皮穿刺无水酒精灌洗或注射皮质类固醇固化治疗骨囊肿。结果 随访13个月~4年,平均20个月。11例病人病骨破坏全部终止,病症均缓解,影像检查8例病灶影像学全部修复,3例病灶大部分修复,均无骨囊肿复发,同时不影响骨骺的发育。结论 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干骺端骨囊肿是一种痛苦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临近节段射频消融、臭氧盘内注射微创介入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01-2011-12我院采用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15例,通过术前查体结合影像学资料确定主次要病变节段,选择性经前路切除主要病变节段椎间盘、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术中同时对次要病变节段的颈椎间盘行射频消融、臭氧盘内注射等微创介入术。采用JOA评分和贾连顺评定法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至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5.60±0.8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微创介入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确实有效的术式,中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生物学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3—2013-01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生物学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组45例,并与普通解剖型钢板治疗组36例作对比,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将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得到7~14个月的随访,平均8.5个月,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5~9个月,平均5.5个月。无一例发生退钉、断钉、钢板松动、畸形愈合和肱骨头坏死。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优23例,良20例,可2例,优良率为95.6%。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生物学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并发症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5月13日-18日成都军区452医院骨科共接收后送伤员110例,男64例,女46例,平均年龄44.5岁。同期在院住院治疗的普通患者42例为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2岁。骨盆骨折10例,脊柱骨折13例,上肢骨折35例,下肢骨折51例,截肢16例,根据病情需要优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治疗青少年孤立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09年5月间我院采用经皮介入治疗青少年孤立性骨嗜酸性肉芽肿7例的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治疗后病灶明显减小,达到了部分骨愈合;1例术后1年复发,再次行微创治疗后治愈。结论经皮介入治疗青少年孤立性骨嗜酸性肉芽肿微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科1999~2004年收治105例胸腰椎骨折行AF系统内固定,其中伤椎全椎板切除减压75例,行小部分椎板开窗减压30例,观察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obb角、椎体高度及需注意的若干问题。结果:随访6月~5年,其中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恢复两个级差及以上者48例,恢复1个级差者41例,1例无恢复;cobb角由术前平均28.3°恢复到术后4.6°,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由术前43.2%和78.6%恢复到术后94.8%和96.5%。结论:后路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对于神经功能、伤椎高度的恢复是肯定的,但有若干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单丝线植入式重睑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材料(聚丙烯单丝线)植入式重睑术。方法:按上睑长度设计重睑线,从内到外标记出6点,即A、B、C、D、E、F点。重睑宽度按6~8mm设计。用带针聚丙烯单丝线从A点穿入,B点穿出,再从B点穿入C点穿出,直至穿出F点。将A、F点余线轻提剪除,使线头埋入皮下。结果:施术208例,其中184例形态良好;16例术后1月也恢复良好:8例内、外眦部重睑线消失,需再次手术。结论:聚丙烯单丝线植入式重睑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快速,损伤小,肿胀轻微,恢复快,受术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震伤截肢患者残端痛性神经瘤的防治方法 和疗效.方法 自2008年5~6月对地震伤截肢患者10例11个肢体采用神经残端端端缝合治疗.结果 术后11个肢体均无残肢触电样疼痛发生,其中1例术后20 d安置假肢,能顺利行走.结论 神经残端端端缝合是防治残端痛性神经瘤的可靠实用方法 ,减轻了地震伤患者痛苦,使其能早日安置假肢.  相似文献   
9.
36例地震所致脊柱骨折患者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6例地震伤所致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12"汶川地震中36例脊柱骨折患者的部位、分型、合并伤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对27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M cA fee分型系统对骨折进行分型,对有神经症状的患者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 erican sp inal in jury assoc 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判。结果:36例脊柱骨折患者中共有43个椎体骨折。其中胸腰段椎体骨折35个(81.4%),骶骨骨折3个(7.0%),下腰椎骨折3例(7.0%),颈椎骨折和上胸椎骨折各1例(2.3%)。其中7例患者有2个椎体骨折。29(80.6%)例患者有脊柱外的骨折。9例有神经症状患者的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26例术前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1例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浅部感染。结论:地震伤所致脊柱骨折的常见原因为砸伤和坠落伤,多为多发骨折。其中胸腰段骨折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手术有助于脊柱不稳和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恢复神经功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并且方便护理及搬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应用锁定钢板结合生物活性陶瓷(BAM)骨诱导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入BAM骨诱导人工骨填充骨折复位后的骨缺损。结果本组均获随访9~12个月,术后疗效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优良率达92.3%。结论锁定钢板结合BAM骨诱导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