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3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脂肪干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构建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的可行性并对其体内外成骨分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取3月龄日本大耳白兔肩胛部皮下脂肪,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于体外依次进行骨、软骨、脂肪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取第3代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于成骨诱导条件下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情况并对其碱性磷酸酶、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进行检测,同时设立单层贴壁培养细胞作为对照(n=4);两周后移植于裸鼠皮下,12周后处死动物,依次行放射学、组织学检测观察成骨情况(n=3)。结果(1)所获细胞具备骨、软骨、脂肪多向分化潜能,为多能干细胞。(2)形态学观察显示脂肪干细胞呈三维立体生长状态,均匀、高密度悬浮于Ⅰ型胶原凝胶中。在体外成骨诱导条件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外基质矿化程度均显著高于单层贴壁培养细胞(P〈0.01,n=4)。(3)于裸鼠皮下移植12周后,放射学、组织学检测显示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成骨明显(n=3)。结论(1)IⅠ型胶原凝胶可显著促进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2)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复合物,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特别是腔隙性骨缺损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
观察吸烟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周气道粘膜层内炎性细胞的特点。非吸烟对照组 12例 ,吸烟非慢支组 2 0例 ,吸烟并慢支组 2 8例 ,非吸烟慢支组 12例 ,手术取得的肺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外周气道粘膜层内CD3+ 、CD8+ 、CD6 8+ 、CD2 0 + 细胞 ,并与FEV1 0做相关性分析。吸烟并慢支组外周气道粘膜层内CD3+ 、CD8+ 细胞明显高于非吸烟对照组 (P <0 0 5 ) ,单纯吸烟组CD3+ 细胞数也明显高于非吸烟对照组。吸烟者CD3+ 、CD6 8+ 细胞与FEV1 0呈显著负相关。慢支患者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相比无差异。吸烟并慢支患者外周气道以T淋巴细胞 ,尤其是CD8+ 细胞为主的炎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而又高效的分离大鼠胎儿表皮干细胞方法,以及观察其在体内环境中的分化潜能。方法采集ED14、ED16、ED18及ED20不同发育阶段的SD大鼠胎儿皮肤,HE染色观察其结构。鼠尾胶原快速黏附法筛选胎鼠表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K-SFM)中进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19和1β-整合素表达情况。同时,也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能力进行检验。经荧光染料(PKH26)标记过的胎鼠表皮干细胞与多孔凝胶海绵结合,然后植入大鼠肾被膜下进行诱导分化。结果在ED18之前皮肤表皮和真皮尚未充分完成分化。使用快速黏附法能够有效的从ED18胎鼠皮肤分离到表皮干细胞。获得的细胞CK19和1β整合素呈阳性表达,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细胞呈慢周期性,移植体在肾被膜下分化并展现典型的表皮样结构。结论表皮干细胞存在于早期发育皮肤中,但在ED18才能使用快速黏附法分离到表皮干细胞。此时的胎鼠表皮干细胞具有向表皮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错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口腔功能、健康和颜面的美观,尤其是儿童期的错畸形,将会影响颅面的正常发育,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1999年,我们对青岛市内四区5所学校7 051名学生错畸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栾玉梅  姜明霞  李英 《吉林医学》2006,27(4):355-355
腹腔灌注是妇科恶性肿瘤腹腔化疗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腹腔内化疗不仅能控制腹水,又能使种植病灶缩小和消失。其优点在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肿瘤,局部浓度明显高于血浆浓度,副反应较全身用药为轻。主要用于早期病例,腹水和小的腹腔内残余种植病灶。近几年我们将穿刺的直针头改用静脉留置针的软针头,给病人进行腹腔灌注收到满意效果。1方法①术前排空膀胱,患者取仰卧位。②穿刺点一般选择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外1/3交界处。③常规消毒穿刺区皮肤,铺无菌孔巾,术者需戴无菌手套。④穿刺一般不需麻醉,对于精神紧张者,0.5%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深达…  相似文献   
6.
马勃多糖对荷瘤模型小鼠抑瘤作用及生命延长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勃多糖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和生命延长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真菌发酵法生产马勃菌丝,并提取马勃菌丝胞内多糖(CGP)。建立S-180肉瘤和抗艾氏腹水瘤(EAC)荷瘤小鼠动物模型,将所得马勃多糖进行抗S-180小鼠肉瘤和EAC的实验,观察马勃多糖抗肿瘤效果并分别计算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结果:高、中、低剂量马勃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41.7%、36.2%、30.7%,对EAC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38.9%、46.7%和26.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马勃多糖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并能有效延长EAC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骨科患者年龄较大,血管弹性差,卧床时间较长,应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护理工作的压力,减少患者痛苦,高效及时的提高护理工作量。本文就这一优势给予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知识定义、分类及知识管理的概念,分析临床数据中心数据构成及临床知识构成,结合目前国内医疗信息化现状,阐述临床知识管理及循证实现的机制,总结临床知识管理实现可能存在的阻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保乳手术治疗)和对照组32例(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长期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长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周婕  何伟星  敖翔  梁红玲  姜明  李洪胜 《广东医学》2016,(15):2287-2290
目的:探讨成瘤样的骨转移病灶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02例。根据骨转移病灶的形态分为3组:成骨性病灶组、溶骨性病灶组及混合性病灶组。同时,患者被分为两群: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和非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经影像学检查明确骨转移后,行局部骨放射治疗联合双磷酸盐治疗。结果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21.37±5.7)个月。成骨性病灶组29例,溶骨性病灶组46例,混合性病灶组27例。其中,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33例,非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69例。根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成瘤样改变与初诊乳腺癌治疗后的无病生存期及骨外转移情况存在相关性,是骨转移病灶预后差的独立因素(P=0.004,危险值:3.946,95%可信区间:1.559~9.991)。结论成瘤样骨转移病灶、脊髓压迫及骨转移病灶数量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