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石骨症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16岁,于2007年8月22日在做跳远动作时摔倒,致右侧上臂及右大腿肿痛畸形。查体:神志清楚,智力正常,全身淋巴结不大,肝肋下2.5cm,脾肋下1.5cm,身高156cm。化验:RBC3.86×1012/L、WBC9.87×109/L、N51%、L45%、嗜碱C1%、嗜酸2%、单核1%、ESR7mm/h。胸片两肺未见明显异常。患者8岁时曾在家中跌倒致右侧胫腓骨中段骨折,在外院行钢板内固定,8个月后行走正常。患者否认石骨症家族史。X线检查(图1、2):右侧肱骨干骺端及股骨近端干骺部可见多条横行浓密带;髂骨翼有晕轮样致密带;锁骨、肩胛骨及肋骨骨皮质增厚,髓腔模糊甚至消失;脊柱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8例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MRI和MRA表现,评价MRI和MRA对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8例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给予MRI平扫及MRA检查。结果 MRA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表现为多支、双侧受累,均见脑底异常血管网。MRI平扫显示脑梗死4例,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结论 MRA作为无创伤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本病,结合MRI平扫可同时显示脑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3.
300例癫痫的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癫痫的颅脑CT表现,评价CT对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00例癫痫患者均进行颅脑CT平扫,少数给予增强扫描,结果:颅脑CT无异常发现,203例,有异常表现97例,阳性率为32.33%,其中脑萎缩24例,脑肿瘤7例,颅脑发育异常19例,囊肿13例,脑血管疾病9例,脑软化灶7例,颅内钙化灶13例,脑囊虫病5例,结论:颅脑CT对癫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决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5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MSCT表现,评价MSCT对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52例做回顾性分析,部分病例给予MSCT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23例,小肠18例,大肠5例,肠系膜4例,食管2例.恶性GIST 31例,主要CT表现:肿块直径≥5 cm 27例,29例瘤体内有低密度坏死,肿块边缘分叶状9例.良性21例,肿块直径<5 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检查的敏感性为100%,定位准确率为88.5%(46/52),定性准确率为86.5%(45/52).内生性生长23例,外生性生长18例,内外性生长11例.结论 CT可作为GIST的常规检查方法,对GIST的准确定位、定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43例1H-MRS检查的帕金森病病例,探讨1H-MRS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43位临床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30位年龄相仿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对纳入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UPDRS评分。对帕金森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豆状核进行单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扫描,获取磁共振波谱信号,计算NAA/Cr、Cho/Cr、NAA/Cho之比值。比较P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上述值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患肢对侧豆状核及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豆状核NAA/Cr、NAA/Cho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ho/Cr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但随着患者病情加重其豆状核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变换不明显(P〉0.05)。结论1H-MRS对帕金森病早期临床诊断和疾病病理生理研究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4岁。因双下肢肿胀4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双下肢肿胀伴有酸胀感,行走时加重。近4个月肿胀感加重遂于我院就诊。体检:右上腹触及一肿块约10.2cm×8.3cm,质软、界清,表面光滑,可活动,无压痛,双下肢凹陷型水肿。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7.
腹内淋巴结结核较少见,容易误诊,其MRI表现文献报道很少.笔者搜集经病理证实的7例腹内淋巴结结核病例,通过对本组病例的MRI表现分析,旨在提高腹内淋巴结结核的MRI诊断率及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病例资料 患,男,15岁,渐进性双上肢抖动,行走不稳,言语不清2年,病程中伴吞咽困难,饮水返呛。体检:四肢肌力检查欠合作,双上肢肌张力轻-中度肌力检查欠合作,双上肢肌张力轻-中度铅管样增高,双上肢腿反射(++++),双下肢腱反射(+),双侧角膜缘可见典型黄棕色K-F环。  相似文献   
9.
动态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的病因。方法:对150例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女性92例,男性58例,年龄18岁~82岁,平均年龄45.0岁,病史在1个月~30a。结果:对150例患者排粪造影检查,发现有直肠前突72例、直肠内套叠33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75例、会阴下降4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36例、内脏下垂8例、骶直分离3例、耻骨直肠肌肥厚17例、内括约肌失弛缓1例、乙状结肠疝15例、直肠外脱垂1例、子宫后倾20例、内括约肌肥厚2例、乙状结肠冗长50例。结论:当出现直肠前突时,不但要观察前突的深度和宽度,更需要观察其排空情况;子宫后倾和乙状结肠冗长引起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MR弥散成像及波谱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肝豆状核变性(HL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临床确诊HLD患者行颅脑常规MRI检查,20例长T1长T2信号组行DWI检查,8例行MRS检查。分析HLD病变的表观扩散值(ADC)及脑代谢物NAA/Cr、Cho/Cr的变化,探讨病变不同时期出现的病理改变与MR功能成像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DWI信号,分为高信号、低信号两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WI呈高信号的ADC值降低,DWI呈低信号的ADC值升高,基底节区脑代谢物NAA/Cr、Cho/Cr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底节区与丘脑区病变脑代谢物NAA/Cr、Cho/Cr比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及MRS在HLD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价值,ADC值增高可以反映出铜沉积后局部结构疏松,海绵状变性和坏死伴随的髓鞘脱失引起的水分子扩散加快。MRS可以反映脑代谢物的异常。DWI及MR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HLD的铜沉积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代谢变化,弥补常规MRI检查对于代谢观察的不足,从而为临床监测治疗效果和病程预后提供一种可行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