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杀伤性T细胞来源的蛋白激酶(T-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originated protein kinase,TOPK)高表达与肿瘤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TOPK抑制剂HI-TOPK-032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BON-1体外恶性表型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和不同胰腺肿瘤细胞系中TOPK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HI-TOPK-032对BON-1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I-TOPK-032对BON-1细胞体外克隆形成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HI-TOPK-032对BON-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HI-TOPK-032对BON-1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检测HI-TOPK-032对BON-1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相比,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BON-1中TOP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在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在含1、2.5、5 μmol/L浓度的HI-TOPK-032培养基中,BON-1细胞增殖能力依次减弱(22.2±8.2)%、(90.4±1.0)%、(89.7±0.9)%(P<0.001),克隆形成依次减少(19.1±2.1)%、(42.5±5.7)%、(87.0±5.6)%(P<0.001),迁移能力依次减弱(9.3±5.6)%、(70.5±4.0)%、(87.5±3.5)%(P<0.01),侵袭能力依次减弱(23.0±4.2)%、(60.7±5.4)%、(93.6±3.0)%(P<0.01);在含2.5、5 μmol/L浓度HI-TOPK-032培养基中,G0/G1期的BON-1细胞比例分别增加(12.2±2.0)%、(18.3±1.4)%(P<0.001),在5 μmol/L浓度时,S期的细胞比例减少(18.4±6.1)%(P<0.01),在2.5、5 μmol/L浓度时,G2/M期的细胞比例分别减少(17.6±8.6)%、(16.4±4.5)%(P<0.001);HI-TOPK-032促进BON-1细胞凋亡和坏死,凋亡依次增加(60.6±30.9)%、(79.5±27.5)%、(165.8±34.9)% (P<0.05),5 μmol/L浓度时,坏死显著增加,增加(385.8±67.3)%(P<0.001)。结论 TOPK靶向抑制剂HI-TOPK-032显著抑制BON-1细胞的体外恶性表型,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式。HI-TOPK-032能调控BON-1细胞周期,促进凋亡和坏死。TOPK抑制剂HI-TOPK-032可能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鼠疫耶尔森菌菌株9100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测定对人不致病的鼠疫耶尔森菌布氏田鼠疫源地菌株91001的全基因组序列,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探索鼠疫耶尔森菌致病性的遗传学机制和进化路线。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定9100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比较基因组方法对91001与另外2株鼠疫耶尔森菌(CO92和KIM)的全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91001菌株的基因组包括1条染色体和4个质粒(pPCP1、pCD1、pMT1和pCRY)。pPCP1质粒长度为9609bp,与参考菌株基本一致;pCD1质粒是编码Ⅲ型分泌系统的质粒,长度为70159bp,编码情况与参考菌株基本相同,但重排导致了质粒的结构与参考菌株存在差异;pMT1质粒长度为106642bp,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质粒片段,毒力相关基因与参考菌株没有差异;pCRY质粒是本研究中新发现的质粒,在国内外研究中未曾报道,这一质粒长度为21742bp,具有独立复制能力,有一群编码Ⅳ型分泌系统的基因。91001菌株的染色体长度为4595065bp,有4037个编码序列(CDS),其中141个是假基因;染色体中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插入序列,由于存在IS序列介导的基因组重排,91001菌株染色体的结构与参考菌株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初步确定了91001菌株甘油降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阴性、阿拉伯糖分解代谢阴性以及蜜二糖分解阳性的遗传基础。结论 根据质粒结构、染色体基因组重排、硝酸盐还原阴性的机制以及假基因的分布等信息,推测以91001菌株为代表的田鼠型菌株是原始鼠疫耶尔森菌进化过程中的另一个分支,与现有菌株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而91001菌株独特的致病性可能与基因组中的假基因或大片段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3.
叶辰立  沈跃建  白玉芬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216-1216,126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和多巴酚丁胺;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测EF、CO、CI、SV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之88.00%。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和多巴酚丁胺疗效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联合基于体素分析方法(voxel-based analysis,VBA),探讨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白质的改变。方法 选取15例小脑型多系统萎缩(MSA-C)患者(病例组)及11例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全脑常规MRI及DTI扫描,采用SPM8(http://www.fil.ion.ucl.ac.uk/spm/software/spm8/)生成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和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FA减少累及双侧脑干、脑桥、小脑(小脑后叶、山坡)、额叶(额上回)、扣带回、边缘叶及白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D升高累及双侧小脑(小脑后叶、小脑蚓)、额叶(额上、中回、中央前回)、颞叶(颞上、中回、颞横回)、岛叶、顶叶(缘上回、角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基于体素分析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以用于显示全脑微结构改变,对MSA有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