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5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ERβ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ERβ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钓取ERβ-AF1 cDNA,构建诱饵蛋白载体pAS2-1-ERβ—AF1,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技术,在乳腺cDNA文库中筛选与ERβ-AF1相互作用的蛋白。将含有pACT2-候选基因的酵母菌与含有pAS2—1-ERp—AF1的酵母菌进行交配实验,利用LacZ报告基因检测ERβ—AF1与候选蛋白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然后将ERp—AF1和候选蛋白分别构建到pGEx-KG和pET-28a上,并纯化GST-ERβ-AF1和His-侯选蛋白融合蛋白,利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ERβ-AF1和候选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结果:所获取的候选蛋白为CTGF,是CCN多肽家族成员。交配实验表明,CTGF与ERβ-AF1特异相互作用,而不与空载体或BRCT1对照相互作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CTGF与ERβ、ERα均存在相互作用,但与CTGF同源性较高的NOV蛋白却不与ERβ、ERa结合。结论:CTGF和ERβ存在特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骨梗灵是根据广东民间秘方而制成的治疗咽喉和食道骨梗的含服液,经临床使用7例表明对咽喉和食道骨梗有明显的松解作用,现报告如下。1.处方:由芒萁叶4g 乌毛蕨贯众叶4g  相似文献   
3.
导乐陪伴分娩有效地促进母婴安全工程,提高围产质量,密切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理念,注意以人为本,转变产时服务模式,强调分娩过程中的温馨感和陪伴者支持的重要性,让分娩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4.
解磷定在胃内解毒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机磷农药在胃内吸收快,常规阻止毒物吸收的方法是洗胃。由于洗胃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时间,同时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病人情况很差、机器故障、停电、胃管阻塞等情况,会给抢救增加困难。据此,我们用解磷定灌胃及口服进行胃内解毒。现将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动物实验1.1 实验材料1.1.1 小鼠(取材于浙江省中医学研究所)20只,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加强监护病房(ICU)的耐药菌情况。方法:收集ICU 182例病人临床分离的耐药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到748菌株,包括G杆菌386株(51.6%),G球菌274株(36.6%),真菌88株(11.6%),致病菌分离95.5%来自痰培养。MBSA为最常见耐药菌,占总耐药菌的32.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SA;铜绿假单胞杆菌居第2位,占总耐药菌的14.7%,亚安培南大多耐药,体外药敏试验最敏感为妥布霉素,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鲍曼氏不动杆菌第3位,最有效为亚安培南;白色念珠菌第4位,尚未发现耐氟康唑菌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仅居第6、9位,对亚安培南均敏感。结论:ICU中的耐药菌情况相似于2001年全国13家大医院的感染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控制和预防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早产儿合并肺透明膜病的护理措施。主要措施是在严密消毒隔离下采取保暖、抗感染、替代疗法和加强呼吸道、皮肤、口腔、脐部等护理,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并肺透明膜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8.
将hGMCSF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S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CG1。用电穿孔法将质粒pCG1导入COS7细胞和直接注射小鼠骨骼肌内,ELISA检测显示质粒pCG1转染COS7细胞后48、72、96h和肌注质粒pCG1后d10、d15、d20、d25小鼠体内均有hGMCSF的表达。生物学活性检测显示含肌注pCG1的小鼠血液有维持TF1细胞生长的作用,表明重组质粒pCG1表达分泌的hGMCSF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并分析新型基因CCP22,研究其结构及初探生物学特性。方法常规分子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Western blot、RT—PCR。结果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人乳腺文库中分离到一种含有22个补体调控蛋白(complement control protein,CCP)序列元件的新基因,命名为CCP22。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9q31.2-32,共15个外显子,基因编码序列全长4494bp,编码1497个氨基酸。将CCP22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克隆于真核载体中,该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后获得的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证实CCP22属于分泌蛋白。将CCP22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签融合后证实CCP22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外。Northern blot证实,内源性CCP22 mRNA转录本全长约6kb。RT-PCR检测表明,CCP22在正常乳腺细胞株中高表达,而在多种乳腺肿瘤细胞株中不表达或低表达。结论CCP22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趋化细胞因子超家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趋化细胞因子超家族是由分子量8-18KD小分子蛋白组成的一大类细胞因子,主要由白细胞分泌,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性,在机体防御,抗感染,抗肿瘤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对趋化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