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16例(神经鞘瘤9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16例在切除肿瘤后均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中行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对脊髓功能进行判断,术前术后行JOA评分。结果本组16例均后路一次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术中脊髓监测均无脊髓损伤发生,平均随访12个月(3~29个月),JOA评分有明显改善,肿瘤无复发,术后无脊髓损伤或症状加重,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固定效果满意,术后复查x线及CT提示相应植骨部位均形成骨性融合。结论颈椎管内肿瘤行后路肿瘤切除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术中顶椎确定下固定椎的可行性.方法 82例Lenke1型患者,分为两组,按Cobb角度、Risser征、中立椎和下终椎配对.实验组以顶椎所处的节段作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对照组以中立椎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均行后路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术,在站立位片上测量手术前后侧凸畸形矫正率和脊柱平衡;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结果 冠状面Cobb角度和颈7距骶中线距离、矢状面胸5~胸12椎体后凸角度矫正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失平衡数较实验组多3个.结论 Lenke1型侧凸患者顶椎可以作为选择下固定椎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减少致残率。方法:总结1996年5月~2001年8月我院获得随访的58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其中髋臼前壁骨折11例,前柱骨折7例,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18例,其他复杂骨折12例。手术方式分别采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骨股骨入路及联合入路。其中43例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和松质骨螺钉,11例单纯用松质骨螺钉,4例年轻患者用一种可吸收性聚乙胶酯(SR-PGA)螺钉固定。28例进行了自体髂骨移植。结果:平均随访38个月,根据Mana评分,优29例,良20例,一般5例,差2例,异位骨化8例,3例发生表浅感染,1例并发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对于有移位髋臼骨折术前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及综合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发性中下胸椎(胸6以下)结核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多发性中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侧前方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或行内固定,手术行钛网植骨5例,侧方椎体间单钉棒固定13例. 术后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4~36个月,平均18个月.症状完全缓解21例,治愈率50%;部分改善16例,好转率38%,合计恢复率为88%.无内固定失败、钛网明显沉降和矢状面矫正度丢失,均获得植骨融合.5例切口至术后2~6个月延期愈合,1例死亡.4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生活自理,能够从事正常的日常工作.结论 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可靠的植骨或加用内固定及加强手术后的制动及配合药物治疗,多发性中下胸椎结核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和术式选择,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7年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73例,平均年龄65.8岁,病程9个月~21年.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A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B组).结果 术后随访7个月~4年,平均2年3个月.两种手术方法 优良率分别为 84.5%、82.9%.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技巧,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各种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神经修复SD大鼠1.5cm长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用甘油处理10只SD大鼠2.0cm长坐骨神经,制备成同种异体脱细胞基质,备用。取SD乳鼠10只,分离坐骨神经,去神经外膜后,剪成小碎块,在DMEM中培养3周,扩增后的细胞鉴定、备用。3个月龄的SD雌性大鼠40只,单纯随机分成4个神经移植组(A、B、C、D),每组10只。A组:用扩增的雪旺细胞加同种异体脱细胞基质桥接,即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组。B组:用元雪旺细胞但具有内部支架结构的同种异体脱细胞基质桥接。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D组;空白对照组。术后12周,进行一般情况、小腿三头肌湿重、再生神经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完成对40只大鼠(每组10只)的实验评估。所有大鼠伤口瑚愈合,元死亡。A、B、C组大鼠足部元溃疡形成,D组7只足部有溃疡形成,所有组实验侧小腿三头肌较健侧萎缩,但以D组最明显。小腿三头肌湿重、神经电生理监测A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A、C组与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胫前肌中均能诱发出波幅明显的神经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B组、D组中则仅录到波幅很低的CMAP。A组和C组再生轴突已通过移植段神经全长,远端肌肉轻度萎缩。B组部分通过移植段神经;D组不能通过移植段神经,6例形成神经瘤。结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可用来修复大鼠长段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羧甲基壳聚糖(CMCS)对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使用酶消化法提取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鉴定髓核细胞.将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CMCS处理组(100、200、500 mg/L),作用24 h后通过碘化丙锭(PI)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100、200、500 mg/L) CMCS对髓核细胞内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表达的影响,并通过FQ-PCR法检测不同浓度(100、200、500 mg/L) CMCS对髓核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细胞经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显示其表达阳性,表明为髓核细胞;通过F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相关蛋白PCNA可见通过100、200、500 mg/L CMCS作用后髓核细胞表达PCNA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增加12.3%、18.2%、54.2%与25.1%、52.7%、66.9% (P <0.05);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经100、200、500 mg/L CMCS处理的髓核细胞处于S期细胞比例是对照组的1.58、2.34与2.61倍(P<0.05);Cyclin D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26、2.15、2.64倍与1.53、1.69、1.83倍(P <0.05);F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100、200、500 mg/L CMCS分别促进髓核细胞分泌Ⅱ型胶原表达是对照组的1.67、2.24、2.79倍与1.48、1.65、1.77倍(P<0.05).结论 CMCS对体外培养髓核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表达具有促进作用,可促进细胞周期进程及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对髓核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用全骨髓法和离心法培养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 (BMSC)的差异 ,同时观察BMSC在体外培养时的生长特征及体外诱导为成骨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抽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 ,分别用全骨髓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原代培养 ,比较第 12d收获细胞的数量。传代后观察 1~ 6代细胞的生长特征 ,绘制生长曲线 ,测定分裂指数和贴壁率 ;同时将部分第 3代细胞进行诱导培养 ,第 16d计算碱性磷酸酶 (ALP)阳性细胞率。结果 :全骨髓法较离心法收获细胞数量少 (P <0 .0 5 ) ,1~ 6代细胞的生长特征相似 ,增殖能力强。第 3代细胞被成功地诱导为成骨细胞 ,第 16dALP阳性细胞率为 80 %。结论 :离心法较全骨髓法培养BMSC可得到较多的细胞 ,两种方法得到的细胞前 6代细胞均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并可以诱导为成骨细胞 ,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用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枕颈部减压+Cervifix系统内固定融合的手术方式治疗Arnold-Chiari Ⅰ型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自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用枕颈部减压+Cervifix内固定方法治疗ChiariⅠ型畸形患者12例,JOA评分比较术前术后及随访1年后的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情况,评价术后的改善的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