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片(ACS)患者非常见的各种危险因素.以便减少、防范ACS的发生。方法:将2008.02—2012.06在建湖县人民医院住院的126例冠心病患者及45例非冠心病志愿人群分别分为42例研究组、84例对照组1、45例对照组2,并对各组问各种非常见因素及检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在肾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焦虑及C—RP等方面与对照组1、对照组2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在感染、缺血性脑卒中、忧郁等因素方面与对照组1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对照组1均与对照组2的上述所有的因素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感染、肾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缺血性脑卒中、忧郁和焦虑是冠心病(CHD)患者的非常见危险因素,而肾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焦虑更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非常见高危因素,ACS患者的C—RP升高较CHD患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23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定期随访,其中107例出现腹泻,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异构前列腺素的影响。方法经临床诊断ACS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ACS一般治疗;治疗组除给予ACS一般治疗外,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d,共7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二组血清8-iso-PGF2α。结果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异构前列腺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异构前列腺素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ACS患者能够使异构前列腺素显著下降,提示还原型谷胱甘肽有抗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3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23例做此手术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专科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体位的安置、皮瓣的观察、血管危象的观察与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肢体功能康复指导。结果23例患者中,20例全部成活,3例边缘部分坏死,经处理换药后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皮瓣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96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周期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水平。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评估疗效。统计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MMP-9、VEGF、CEA水平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6例(16.67%)患者病情部分缓解,54例(56.25%)疾病稳定,26例(27.08%)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16.67%(16/96),疾病控制率为72.92%(70/96)。96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9.0个月。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非预期毒性或不可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10.42%(10/96)],蛋白尿[8.33%(8/96)],手足综合征[7.29%(7/96)],疲劳[5.21%(5/96)]。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患者未出现不可控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断指再植术后皮温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3例(18指)断指再植病人术后即开始监测皮温.结果显示温差0.5~1.0℃,再植指多血液循环良好;如温差大于2 ℃,常提示有血管危象,动脉危象皮温常常突然降低,静脉危象皮温逐渐降低.再植术后皮温高低与吻合动、静脉数成正比.提示数字式皮温仪灵敏度高,对病人无损伤,能及时反映血管危象,尤其在术后48 h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提高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及其并发甲状腺功能功减退(甲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易漏诊、漏治的原因。方法:2005年5月-2010年10月在江苏省建湖县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05例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将其中22例同时并发甲减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余83例未并发甲减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同时对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追踪随访。结果: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在正常范围;研究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所有病例中,Chil&PughC级患者的FT3、FT4水平显著低于Child-PughB级患者(P〈0.05),而TSH水平则显著高于Chil&PughB级患者(Pd0.05)。研究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P〈0.05),而对照组则男性多于女性(Pd0.05)。对照组患者年龄比研究组小(Pd0.05)。研究组并发肝昏迷、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约有20%的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甲减;Chil&PughC级患者比Child-PughB级更易发生并发甲减,且病情更严重;女性患者易并发甲减;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甲减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一般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高。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反映肝功能的敏感指标,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单艳  林江   《放射学实践》2010,25(3):349-352
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近些年来其发病率以及造成的心、脑和外周血管的缺血性疾病的致残率逐年升高,并趋年轻化,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动脉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异常是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ADC值在不同强化形态及不同肿块大小的乳腺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36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根据其不同的强化形态及大小分为3组,分别为非肿块样强化组(G1)、最大径≤2.0 cm的肿块样强化组(G2a)、最大径>2.0 cm的肿块样强化组(G2b).采用单激发EPI序列,3个扩散敏感梯度,b值分别为0、800、1000 s/mm2.两样本比较t检验分析各组内恶性与非恶性病灶平均ADC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绘制ROC曲线检验诊断效能.计算不同阈值下,ADC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并与形态学评价相结合,确定合适的b值和阈值.结果 G1组恶性与非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与非恶性病灶b=8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1.13±0.23)×10-3和(1.28±0.27)×10-3mm2/s,t=1.636,P=0.112;b=10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1. 05±0.20)×10-3和(1.20±0.23)×10-3mm2/s,t=1.720,P=0.109];G2a组恶性与非恶性病灶平均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与非恶性病灶b=8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1.07±0.15)×10-3和(1.37±0.37)×10-3mm2/s,t=4.803,P=0.000;b=10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0.99±0.14)×10-3和(1.30±0.34)×10-3mm2/s,t=5.235,P=0.000];G2b组恶性与非恶性病灶平均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与非恶性病灶b=8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14)×10-3和(1.40±0.39)×10-3mm2/s,t=4.227,P=0.000;b=1000 mm2/s时,恶性病灶与非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3±0.14)×10-3和(1.35±0.36)×10-3mm2/s,t=4.329,P=0.000].b选取800或1000 s/mm2时,ADC值在肿块样强化组中的诊断效能相同(x2=0.36,P=0.5460).当b值取1000 s/mm2,阈值取1.25×10-3s/mm2时,ADC值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7.7%和97.1%.结论 ADC值对于肿块样强化的乳腺病灶具有诊断价值,但不适用于非肿块样强化灶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郭玲  马玲  单艳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6):962-963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骨折病人围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对26例糖尿病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健康评估,心理护理,重点加强血糖监测,饮食控制。早期指导功能锻炼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26例患者中23例伤口一期愈合,3例二期愈合,随访无一例护理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血糖监测,是保证糖尿病骨折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