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C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 ,而影像学 ,特别是CT在诊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非常之高 ,常常被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并对相关手术治疗的时机、术式、入路选择有极大的参考意义。一、CT征象及诊断要点胰腺大部分位于腹膜后 ,胰腺炎时的漏出或渗出液含有大量具有活性的胰酶 ,很容易突破胰表面薄薄的一层结缔组织而进入胰周间隙及肾旁前间隙 ,形成所谓的“积液” ,这种早期的积液CT值可能接近零 ,但不同于一般的积液 ,实际是含有炎性混合物的渗出液和腹膜后半液化的脂肪组织。在所有急性胰腺炎病例中 ,出…  相似文献   
2.
初治涂阳肺结核短程间歇全监化疗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WHO推荐的短程间歇化疗方案近期疗效和全程督导化疗(DOTS)的可行性。方法搜集本市1993-2001年结控项目有关病例治疗管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46例2、3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8.0%和94.6%,治愈率为96.4%,失败率1.8%。结论WHO推荐的短程间歇化疗方案是高效的,全程督导化疗管理是可靠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损伤在临床上较罕见,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但胰十二指肠损伤病人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诊断难度大,影像学检查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CT、腹部超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其中多排CT(MD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刘荣波  李晓英  李颖 《妇幼护理》2023,3(4):919-922
目的 分析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取急救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我院 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 9 月在本院就诊的 70 例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以入院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由患者家属送入医院,进行院内急救护理。观 察组由医院 120 急救车送入医院,开展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预后、HbCO 饱和度、神经功能 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后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苏 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HbCO 饱和度、GC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能够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血管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胰腺癌因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与极差的预后引起了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 ,外科手术仍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最佳选择。遗憾的是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属晚期[1,2 ] ,常因血管侵犯、胰周浸润、远处转移等原因无法切除。在导致病变无法切除的诸多原因中 ,血管的受侵包裹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在未发现远处转移时 ,血管侵犯是最重要的不可切除的指标 ;另一方面 ,血管侵犯的表现在某些病例甚至较胰腺内肿块的出现更早更显著 ,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 ;再者 ,术前明确受侵血管的范围及程度 ,可确定实施血管移植的可能性及方法。因此 ,判断血管…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16岁.因"肛门疼痛,盆腔肿块"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区持续性胀痛不适,卧、坐位稍有缓解,站立、行走加重,伴肛门区发红,无肿胀,排便时疼痛,大便性状无改变,无腹泻.当地医院诊断为"炎症",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0天前至外院就诊.肛门指检于距肛门约6~8 cm处扪及一肿块,邻近直肠内壁光滑.MRI拟诊"神经纤维瘤".行左骶尾部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主要为血块及少量纤维血管组织.遂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7.
肾细胞癌CT表现特征及其与时间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CT表现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中随时间推移变化过程.方法 18例肾细胞癌患者行病灶靶平面同层动态CT扫描.由二位副高职称以上腹部影像专业医师共同评价肾细胞癌出现的征象及其与时间窗的相关性.结果肾细胞癌CT征象包括:瘤区异常血管、肿瘤实质显著性强化、RCC与肾实质交界区形态.肿瘤CT征象显示与时间窗的相关性:①异常肿瘤血管出现,显示最佳及消退时间平均分别为23.9 s,38.2 s, 46.3 s;②肿瘤实质强化出现最早时间为28.9 s, 最佳时间为显示征象最丰富层面的时间,即70.2 s;③低密度包膜的演变与肿瘤实质一致.结论靶平面充分显示了肿瘤的关键的CT征象,这些征象随时间窗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肿瘤以动脉供血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儿童后肾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后肾腺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7岁女性后肾腺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患儿因发现左肾占位病变入院,伴发红细胞增多症,CT见肿瘤边界清晰、质地均匀、高密度并伴有点状钙化,诊断为左肾肿瘤,行左肾切除。结果:术中见肿瘤被膜完整,切面色灰白,质地均匀,病理检查:后肾腺瘤。术后半月复查,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儿童后肾腺瘤术前难以依据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对于CT值高、边界清晰、点状钙化及伴发红细胞增多症的肾脏肿瘤,应作术前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明确诊断后,力争行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9.
学习循证医学,转变临床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言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界倡导的学科发展方向之一,也是目前医疗界的热门话题,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概念正在发生巨大转变.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认为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证据,即医生开处方、专家制订治疗指南、政府制订医疗卫生政策都应根据现有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进行.许多国家已将循证医学列为医学生和医学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学习循证医学有助于转变临床思维,使医疗实践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直肠腔内超声扫查,对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分期与Dukes病理分期的符合率为86.1%,指检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76.4%,但pearson列联系数(P〔B超〕=0.823>p〔指检〕=0.819)说明超声分期与病理分期的关系密切。文中描述了直肠癌各肠壁浸润的回声表现,认为,用肠壁各层断裂回声可作为肿瘤的分期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