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讨高原军事训练致肘管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防治对策,早期尺神经减压或移位是减少并发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隔肌破裂应早期明显诊断,尽早处理合并伤,修补膈肌裂口,还纳疝内容物,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胸腹联合伤诊断、治疗方案 ,提高救治成功率。 方法 对 3 8例高原地区胸腹联合伤伤情、诊断、治疗、愈后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高原地区胸腹联合伤伤情复杂、病情重 ,只要注重围术期的处理 ,死亡率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高原强化循环训练法在高原部队的推广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高原部队训练方式的改变,探讨高原强化循环训练法对高原部队训练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原强化循环训练法(采用组)与传统训练法(未采用组)比较,按甲、乙两部整体抽样,将训练伤调查资料列表分析。结果新兵训练伤发生率采用组较未采用组明显较低(P<0.01);2年以上军龄老兵两组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原强化循环训练法在高原新兵训练中有推广应用价值,对两年以上军龄的老兵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原腹部多脏器伤是一种在平时、战时均十分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其损伤范围广,伤情严重复杂,休克及感染发生率高,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伤员生命。我院地处平均海拔3100m。2000-2003年收治腹部创伤73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结合高原地区特点,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由于兵役制度改革,新兵集训期缩短,训练强度加大,训练内容调整,训练伤已成为影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为了解海拔3 000~3 300 m地区新兵集训期训练伤发生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伤防治措施,提高部队参训率和训练质量,保证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就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4月住院的451例新兵集训期间训练伤伤员结合高原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58例作回顾性分析,行保脾手术52例,其中牌修补8例,脾切除后自体移植术44例;因病情危重行脾切除6例。结果:治愈50例,其中脾切除后自体移植44倒全都治愈,死亡8例。结论:高原地区外伤性脾破裂治疗应扩大手术适应证,多采用脾切后行自体移植术。  相似文献   
9.
1997年以来 ,我们根据高原环境的特殊性对脾破裂的手术方法 ,采用个体化原则处理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 4 8例 ,女 10例 ,年龄 3~ 6 4岁 ,平均 32 .5岁。其中 15岁以下为 12例。 16~ 5 0岁 36例 ,5 1~ 6 4岁为 10例。 5 8例均有腹部或左季肋区外伤史 ,4 8例行腹腔穿刺术 ,4 0例抽出不凝血 :34例经B超、CT检查为阳性。1.2 损伤程度 据Call和Scheele分级[1] ,Ⅰ级 (包膜下撕裂 ) 4例 ;Ⅱ级 (脾实质破裂但不到脾门 ) 2 2例 ;Ⅲ级 (脾实质破裂延长至脾门或部分断裂 ) 2 7例 ,Ⅳ级 (完全断裂或严重破碎 ) …  相似文献   
10.
高原新兵训练意外伤的研究较少。为减少高原新兵训练意外伤的发生 ,本文对我中心 1998— 2 0 0 0年度 2 3例训练意外伤进行了初步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 2 3例训练意外伤均发生于林芝地区 (海拔 310 0m处 ) ,全部为男性 ,年龄 17~ 2 1岁 ,平均 18岁。训练内容为单兵战术、4 0 0m障碍、器械体操、5km越野、投弹等。1 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高原新兵训练意外伤与心理不适应状态”表、“高原新兵训练伤与致伤科目”表对高原训练意外伤伤员进行回顾性调查 ,并就教练员及现场就近人员进行详细询问。1 3 诊断依据 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