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人IL-1Ra和人IL-10真核表达质粒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方法:用双酶切方法切取PCDI-IL-1Ra和PCDI-IL-10质粒中包含人IL-1Ra和人IL-10 CDS全长序列的cD-NA片段,并分别连接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上,然后用壳聚糖转染上述质粒到原代软骨细胞,RT-PCR检测其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成功将人IL-1Ra和IL-10 CDS全长序列的cDNA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mRNA水平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明显提高。结论:真核表达质粒可以用于外源基因的原代软骨细胞导入和表达,为进一步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hR24L是本实验室首次用遗传互补法克隆出的人类DNA修复基因,它与酵母RAD24L(又称RAD24)基因同源.人类hR24L基因能校正酵母RAD24L突变株的紫外线敏感表型和X线敏感表型,参与DNA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  相似文献   
3.
傅欣  承欧梅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6):4157-4159
近期研究发现,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率较高且影响卒中预后,本文对其发病率、对卒中预后的影响及诊治方案进行综述。结果发现:50%~70%的卒中后患者存在OSAHS,OSAHS延长卒中康复时间、增加卒中再发和死亡风险,因此建议对卒中患者进行OSAHS筛查。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可逆转其血管风险,减少卒中复发,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风险,是OSAHS的治疗选择。体位治疗或许对OSAHS有益,安眠药和镇静类抗抑郁药可能会加重OSAHS及延迟神经功能恢复,应用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侧副韧带切断合并半月板部分切除对大鼠膝关节软骨、滑膜和关节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行内侧副韧带切断和内侧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分别在术后第1、2、3、4和5周各处死4只大鼠并取材;另备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织学观察其关节软骨和滑膜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关节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切断和部分半月板切除后,大鼠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表达显著增高,TNF-α在术后第1周时、IL-1β在术后第2周时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第5周时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水平。术后第1周,关节软骨丢失,软骨层变薄;软骨细胞减少,排列层次紊乱,有簇聚现象;蛋白多糖分泌减少,表面的软骨组织甲苯胺蓝染色失染。第2周,软骨继续退变,表面软骨纤维化,软骨下骨硬化,部分侵入软骨层,蛋白多糖进一步丢失,甲苯胺蓝染色失染严重。从第3周开始,正常的软骨细胞基本消失,呈纤维样变,软骨下骨硬化;髓腔融合、开放、纤维化,呈现晚期骨性关节炎的改变。滑膜细胞从术后第1周开始增生,炎细胞浸润;第2周滑膜炎症加重,并有血管增生;第3周滑膜已出现明显的纤维化改变。结论:内侧副韧带切断伴内侧半月板部分切除后,大鼠膝关节呈现骨性关节炎的改变,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表达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伴有异源性横纹肌肉瘤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分子遗传学特征、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异源性横纹肌肉瘤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过程、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形态学特点、诊断,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光镜下肿瘤由两种不同分化成分和形态结构组成,分化成分为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样脂肪肉瘤及炎症性、黄色肉芽肿性成分;去分化成分为高度恶性的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及低度恶性的侵袭性纤维瘤病和黏液纤维肉瘤样成分。去分化成分中可见异源性横纹肌肉瘤及神经内分泌分化。免疫组化:Viment (+);CD68(+);CDK4(+);FLi-1(+);MyOD1(+);Myogenin(+);NSE (+);CD56(+);CgA (+/-);Syn (+/-);Bcl-2(+);S-100(+/-);CD99(+/-);Desim(+);CD34(-);LCA(-);MDM2(-);CK-AE1/AE3(-);Ki-67阳性增殖指数>60%。结论发生在腹膜后的巨大肿瘤,在同一肿瘤内存在两种不同分化成分和形态结构,并伴有异源性成分分化,其复杂性、多形性常造成诊断困难。因此,掌握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兔四股半腱肌腱编织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改善等张性的四股肌腱编织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促进移植物束间融合。方法:两组新西兰白兔共44只,一组(未编织组)按临床现常规使用的方法行四股平行排列的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作为对照,一组(编织组)行四股肌腱编织后重建前交叉韧带,分别于术后第3周、6周、12周、26周、52周行组织学观察对比。结果:术后第26周与52周,移植物改建塑形基本完成,有些束间结构完全融合,有些虽然融合但组织学有结缔组织相隔,有些仍呈分离的束存在。编织组大体上的融合率显著高于未编织组,组织学变化过程基本类似,但各束肌腱塑形过程比未编织组更同步。结论:通过编织不同束肌腱使之成为一整体重建前交叉韧带可能可以减少不同束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使各束移植物塑形更同步,并促进各束的融合,带来更好的效果。进一步的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有待进行。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κBp65蛋白在大鼠创伤性骨关节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实验性创伤性骨关节炎大鼠软骨和滑膜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造模组(n=12),造模组采用切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和部分切除内侧半月板建立大鼠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两周后处死大鼠,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关节软骨和滑膜内的NF-κBp65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关节软骨和滑膜中的NF-κBp65表达显著增高。结论:NF-κBp65可能在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Microfracture)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7月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收治的43例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患者的情况,平均随访15.9±8.8个月(6~47个月)。采用Tegner、Meyers、Lysholm评分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微骨折技术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总有效率为87.0%,其中,疗效优27个膝关节(58.7%),疗效良13个膝关节(28.3%),疗效差3个膝关节(6.5%)。平均Tegner评分从1.5±1.3提高到4.8±1.5(P<0.01);平均Meyers评分从9.9±1.9提高到16.4±2.0(P<0.01);平均Lysholm评分从41.8±12.5提高到82.7±12.6(P<0.01)。手术前后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微骨折术疗效与患者的性别、半月板损伤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外伤、软骨缺损面积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疗效可靠,是较为实用的关节软骨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对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作用。方法:对15只成年新西兰兔的后肢左、右膝均进行内侧半月板全切。在15只兔的左膝进行猪半月板组织成型后所得的异种异体内侧半月板移植,以其已切除内侧半月板的右膝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6周、12周、24周择期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的大体病理表现、组织病理Mankin评分改变,并用Ⅰ、Ⅱ、Ⅲ、Ⅹ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关节软骨中Ⅰ、Ⅱ、Ⅲ、Ⅹ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兔内侧半月板全切组膝内侧胫骨平台和内侧股骨髁软骨破坏严重,有大量骨赘形成,呈骨性关节炎表现。异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在短期内对关节软骨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但随着术后24周移植半月板被破坏,关节软骨出现退变,但与同期的半月板切除膝相比,关节软骨退变较轻。结论:异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短期内对关节软骨有保护作用;异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可延缓关节软骨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0.
啤酒酵母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模式生物,其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通过国际合作已于1996年完成.我们继先前(1993年)克隆出RAD24基因区域DNA大片段后,对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我们曾预测的RAD24基因编码区存在一个移码突变.为此,我们对该区域进行了再测序,结果证实在我们报道的RAD24基因编码区少了一个碱基.应用plasmid premier基因分析软件对下载的该区域10 kb DNA大片段进行6相开放阅读框(ORF)分析,发现原RAD24基因区域的左侧尚存在一个ORF,命名为RAD24L,于是将原RAD24基因处的ORF改名为RAD24R,预测的编码蛋白质含2 130个氨基酸.应用一步基中断法和质粒交换技术,发现RAD24L缺失突变不影响细胞存活,但生长速度减慢,对紫外线和X线敏感;RAD24R基因缺失则细胞死亡,这与我们以前报道的原RAD24基因缺失的结果是一致的,说明所谓的RAD24基因缺失引起细胞死亡,实际上是由于RAD24R基因缺失所致.我们用功能互补法克隆了RAD24L的人类同源基因hR24L(Genbank No. AF126424),它参与细胞周期检定点调控,RAD24R的人类同源基因的克隆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