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钢丝环扎固定粉碎性老年性髌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56例老年粉碎性髌骨骨折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法方法选择为改良钢丝环扎固定髌骨,术后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并进行1年的随访.结论:相对传统的手术方式,改良钢丝环扎固定粉碎性老年性髌骨骨折,既能达到手术坚强固定的手术效果,又能达到相对早期功能锻炼的目标.相对老年粉碎性髌骨骨折特定患者人群,可考虑改良钢丝环扎这样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股丝线缝合Nice结固定联合弹性敷贴牵张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采用双股丝线缝合Nice结固定联合弹性敷贴牵张治疗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36.5±5.3)岁(范围26~76岁)。缺损大小(60±5.3)cm2(28~96 cm2)。于局麻下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双股丝线缝合,Nice结固定,创面外用弹性敷贴牵拉固定,每隔3 d换药时进行创面收缩。通过观察和记录创面的愈合级别、愈合率、愈合时间、术后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评估双股丝线缝合Nice结固定联合弹性敷贴牵张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结果手术均在清创室内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2±10.5)min(范围30~50 min),术中出血量(30±2.5)ml(范围20~60 ml),手术费用(180±11.5)元人民币(范围160~240元人民币)。3例失随访,20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2.5)个月(范围3~6个月)。23例患者手术后创面愈合率50%±3.5%(范围40%~56%),20例随访患者术后第3天创面愈合率65%±4.3%(范围53%~75%),术后第6天创面愈合率74%±4.5%(范围65%~80%),术后第9天创面愈合率83%±1.8%(范围76%~85%),术后第12天创面愈合率90%±1.6%(范围84%~95%),术后第15天创面愈合率95%±3.5%(范围94%~98%)。术后随访第42天时20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愈合率100%。创面甲、乙级愈合率95%(19/20),瘢痕VSS评分为4(3,6)分,创面瘢痕优良率80%(16/20)。2例于术后第10天由于缝线切割出现线结部分脱落,二次以Nice结缝合固定。1例感染未完全控制,在线结上覆盖负压封闭引流材料,治疗1周后局部感染控制,再次以Nice结收缩创面至创面愈合。结论双股丝线缝合Nice结固定联合弹性敷贴牵张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条件要求低、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创面愈合级别及愈合率高的优势,适合基层医院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导杆导引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穿刺下开展TESSYS技术椎间盘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相同术式,但采用导杆导引下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次数、放射暴露次数等手术指标,比较术前、术后1、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associatio,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个月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满意度,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放射暴露次数、穿刺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满意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6个月O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003,P=0.043)。结论导杆导引在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缩短工作通道建立时间,降低穿刺时间、次数,减少放射暴露,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对22例肢体广泛皮肤潜行剥脱伤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清除皮下血肿,全厚皮片原位回值十全厚皮片移植方法,获得良好效果。作者认为该手采简便易行,有利于早期封闭创面及肢体功能恢复,避免大面积皮肤坏死,并强调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5.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建中  王家顺  余润泽  袁民德 《吉林医学》2011,32(23):4823-4824
目的:探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操作要点、临床效果、存在问题以及对策。方法:总结我院使用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23~91岁,平均75.4岁。结果:经过0.5~5年的随访,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切割、导致颈干角变小、引起跛行,2例患者因术前有脑梗塞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术后行走功能恢复不佳,其余40例均恢复正常行走,术后优良率93.0%。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用DHS手术方法治疗,固定可靠,可减少卧床时间,能早期关节活动,早期负重,缩短住院时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柱状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环锯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柱状髂骨植入融合,颈托外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颈椎X线片、自我感觉、临床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恢复满意,植骨全部融合,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部分患者重返工作。神经功能改善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定标准,优16例,良2例,中2例,无效1例;JOA评分由术前(9.3±2.1)分上升至术后的(15.4±1.6)分。结论前路减压植骨是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减压彻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神经恢复好,费用低等优点;术后需较长期外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Ⅳ ~Ⅴ型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Ⅳ ~Ⅴ型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LCP组(30例)和PFNA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优于PF-LCP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PF-LCP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PF-LCP组(P<0.05);同时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LCP组(P<0.05).结论 PFNA术式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Ⅳ ~Ⅴ型骨折患者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及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临床价值优于PF-LCP术式.  相似文献   
8.
陈涛  余润泽 《安徽医学》2017,38(8):1028-1030
目的 比较缝合器缝合与缝线缝合在跟骨骨折患者皮肤缝合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名跟骨骨折手术患者,患者均使用钢板固定,人工骨植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缝合器组30例(使用皮肤缝合器缝合)及缝线组30例(使用普通缝线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皮肤的愈合情况,术后伤口的出血量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 缝合器组患者伤口愈合优良率为86.67%高于缝线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4,P=0.01),缝合器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缝线组短,但术后出血量较缝线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骨折患者术中采用皮肤缝合器缝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并且能够改善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IV~V型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IV~V型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LCP组(30例)和PFNA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优于PF-LCP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PF-LCP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PF-LCP组(P<0.05);同时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LCP组(P<0.05)。结论 PFNA术式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IV~V型骨折患者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及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临床价值优于PF-LCP术式。  相似文献   
10.
李勇  余润泽  陶学顺  郑军 《安徽医药》2017,38(8):1031-1034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强化固定方案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严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KP组(50例)和PVP组(50例),分别采用PKP和PVP+骨水泥强化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下地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PKP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均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后1周VAS评分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均低于PKP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方案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PVP+骨水泥强化固定方案则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伤椎恢复程度,缓解早期疼痛,且未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