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癌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第3位,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2/3的患者在做出诊断时多处于晚期(Ⅲ期、Ⅳ期),尽管手术技巧的提高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肿瘤减灭,铂类、紫杉醇类以及众多二线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给化学治疗带来多重生机,但其5年生存率仍然停滞不前,仅为35%左右.运用各种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并对其进行准确分期已成为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期成像在慢性肝病背景下对肝癌检出和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慢性肝病患者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89例患者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有肝癌病灶,10例患者临床诊断未见明确异常,作为阴性对照。所有MR图像数据,由2名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分析肝胆期图像与DWI对肝癌的检出率;另由3名中低年资医师将其分为有肝胆期组和无肝胆期组,并对两组图像独立盲法阅片,比较两组图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诊断信心分值及ROC曲线。组间结果的比较采用Wilcoxon或McNemar非参数检验。结果 89例肝癌患者共检出130个病灶,其中肝癌病灶111个,良性结节19个,111个肝癌病灶中100个经病理证实,11个临床诊断。肝胆期成像对肝癌的检出率高于DWI[99.10%(110/111)vs 90.99%(101/111),P=0.012];有肝胆期组阅片者平均信心分值明显高于无肝胆期组(P=0.001);对于长径≤1cm的小肝癌,有肝胆期组平均检出率高于无肝胆期组[93.00%(17.67/19)vs 70.16%(13.33/19),P=0.016];有肝胆期组ROC曲线下面积亦高于无肝胆期组[0.949(95%CI:0.815~0.995)vs 0.744(95%CI:0.566~0.877),P=0.0023]。结论慢性肝病背景下应用Gd-EOB-DTPA的肝胆期图像的肝癌检出率优于DWI,尤其对于长径≤1cm的小肝癌,同时能够提高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可变翻转角结合三维(3D)容积内插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序列快速测量T1值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钆溶液作为模型,以单层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IR-FSE)序列为金标准,比较3D FSPGR可变翻转角组合(2、3个翻转角)和3D容积内插FSPGR可变翻转角组合(2、3、4个翻转角)测量模型T1值的准确性。结果 2、3个可变翻转角FSPGR与IR-FSE测量T1值高度相关(r=0.982和0.975,P均<0.001);2、3、4个可变翻转角3D容积内插FSPGR与IR-FSE测量T1值亦高度相关(r=0.969、0.970和0.979,P均<0.001),于不同时间所测得T1值的组内相关系数等于或接近1。结论 可变翻转角结合3D容积内插FSPGR可快速测量组织T1值,准确性及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治疗前分期对临床决策至关重要.影像学能够提供肿瘤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为临床术前、放化疗前判断分期、制定诊疗计划提供可靠依据.目前MRI已成为子宫颈癌治疗前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结核23例,并将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3例病变中,CT表现为密度大致均匀淋巴结(Ⅰ型)8例,病理表现为淋巴结内多发结核性肉芽肿结节,其中伴或不伴有微小干酪坏死。密度不均匀淋巴结(Ⅱ型)15例,其中9例为单一淋巴结内有多个低密度区,病理表现为孤立淋巴结内见多个结核性肉芽肿,中心有干酪坏死;4例CT表现为孤立或贴邻的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中央见单发较大低密度区,病理表现为淋巴结边缘为结核性肉芽肿,中央见干酪坏死区融合成片;4例为融合或可疑融合淋巴结,病理表现为多个淋巴结融合或贴邻,伴有周围组织受累,淋巴结内见结核性肉芽肿及干酪坏死。正常淋巴结结构消失、周边呈环形强化、中央见大的融合低密度区(Ⅲ型)11例,病理表现淋巴结结构消失,病变中央大片状干酪坏死,边缘见结核性肉芽肿累及周围组织。结论:CT可清晰显示颈部淋巴结结核各种特征,直接反映其病变各个阶段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MRI与CT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鼻咽癌2008年分期、1992年福州分期及200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系统进行比较.方法 分析76例鼻咽癌初诊患者MRI和CT影像资料,依据2008年分期以MRI为标准,评价MRI与CT对鼻咽癌新分期的差异.并以MRI为标准,比较鼻咽癌不同分期系统间的差异.MRI与CT对肿瘤侵犯范围比较采用McNemar法检验.结果 MRI判断鼻咽癌翼内肌(22例)、翼外肌(15例)、颅底(35例)及颅内(11例)侵犯方面与CT(分别为24、11、32、6例)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判断咽旁间隙侵犯(50例)、咽后组淋巴结转移(48例)、T1期(18例)、T2期(15例)、N0期(18例)、N1期(33例)上,与CT(分别为61、23、11、22、24、27例)不一致者分别为11例、25例、7例、7例、6例及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多显示的11例咽旁间隙侵犯,MRI证实5例为咽旁间隙受压,6例为咽后组淋巴结转移,而MRI较CT共多显示咽后组淋巴结转移25例,以上2点为引起T、N分期差异的主要原因.鼻咽癌2008年分期与1992年分期比较,T分期上升9例,下降1例,N分期上升16例,临床分期上升15例,下降1例;与2002年UICC分期比较,T分期上升7例,N分期上升10例,临床分期上升12例.结论 与鼻咽癌2008分期规定的MR检查比较,CT在显示病变咽旁间隙侵犯及咽后组淋巴结转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相对于1992年分期及2002年UICC分期,鼻咽癌2008分期主要使肿瘤T、N分期上升、临床分期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对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月于我院行同步放化疗、并于治疗前、治疗末(常规治疗结束时)行DCE—MRI扫描的88例宫颈鳞癌患者。测量治疗前肿瘤及肌层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及半定量参数,并计算肿瘤与肌层的比值,包括相对正性增强积分(rPEI)、相对最大上升斜率(rMsI)、相对最大下降斜率(rMSD)、增强后15S、30s、45s及60s的相对信号增强比率(rSER)、相对最大信号增强比率(rSERmax)及肿瘤达峰时间(TTP)。于治疗末依据肿瘤残存情况分为完全缓解(CR)组(56例)及部分缓解(PR)组(32例),对组间DcE-MRI半定量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参数预测治疗末肿瘤残存的诊断闽值及效能。结果:CR组治疗前rPEI、rMSI、rSER、rSER。及rSER。均高于PR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45、〈0.001及〈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治疗前rPEI≤0.84预测肿瘤同步放化疗后残存,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69.6%、58.5%、83.O%及71.6%,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P〈0.001)。结论:治疗前DCE-MRI半定量参数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宫颈鳞癌治疗结束时的疗效,有助于临床实施肿瘤个体化精确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2月-2015年7月临床怀疑为肝脏肿瘤、且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临床或随访明确诊断的92例患者(共93个病灶)的病例资料,其中恶性组69例、良性组23例(24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常规 MRI平扫、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IVIM(b=0、20、50、100、200、400、600、800和1200s/mm2)。将ROI 放置于肿瘤最大实性区域,采用单指数及双指数模型获得以下参数值:表观扩散系数(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快速表观扩散系数(D*)及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计算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病变的ADC、D、D*和f值分别为(1.67±0.59)×10-3、(1.23±0.34)×10-3、(36.13±17.84)×10-3mm2/s 和(29.96%±15.67%),恶性组者分别为(1.20±0.36)×10-3、(0.88±0.21)×10-3、(34.84±19.75)×10-3mm2/s 和(21.77%±10.07%)。除D*值外,ADC值、D值及f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0及0.023),相应ROC下面积分别为0.764、0.804及0.665。以D值<1.13×10-3mm2/s为阈值,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5%和62.5%。结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其中使用双指数模型计算的慢速表观扩散系数值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9.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肾透明细胞癌及短期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诊断、组织学分级、肿瘤分期及短期疗效方面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CCRCC患者的术前DWI图像,测量肿瘤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肾皮质的ADC值.以肿瘤ADC值1.8×10~(-3) mm~2/s为阈值进行分组,对两组间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及随诊1年内肿瘤短期控制率进行统计学检验. 结果 CCRCC及正常肾皮质的ADC值分别为(1.778±0.582)×10~(-3) mm~2/s及(2.314±0.22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ADC值<1.8×10~(-3) mm~2/s组24例,ADC值≥1.8×10~(-3) mm~2/s组27例,两组间组织学分级、T分期、临床分期及随诊1年内的短期肿瘤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DWI可以准确地区分CCRCC及正常肾皮质,定量分析ADC值有助于评估CCRCC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分期及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肾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估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鉴别肾脏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DWI图像,测量肿瘤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肾实质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脏恶性肿瘤及正常肾实质的ADC值分别为(1.653±0.598)×10~(-3) mm~2/s、(2.305±0.218)×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ADC值<2.0×10~(-3) mm~2/s为阈值,诊断肾脏恶性肿瘤的特异度为93.94%、敏感度为71.21%、准确率为82.58%.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透明细胞癌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4),Ⅰ级与Ⅱ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3.0T MR DWI可用于肾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定量分析ADC值可能有助于鉴别肾脏恶性肿瘤的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