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稀土永磁夹板对家兔骨折愈合质量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家兔50只,建立双前肢桡骨中段骨折模型。左侧用稀土永磁夹板固定,作为实验侧;右侧用内镶铅片小夹板固定,作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1、2、3、4、6周摄双前肢X线片后取材,进行HE及BMP-2、VEGF免疫组化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结果X线片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比较,实验侧愈合明显快于对照侧。两侧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侧在1、2、3、4周VEGF的表达均比对照侧强,两侧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侧在2、3、4周BMP-2的表达均比对照侧强,两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磁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加强BMP-2、VEGF的表达。自制稀土永磁夹板对实验性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方法:阅读、研究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从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3方面证实电磁场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骨折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48例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新鲜骨折41例,陈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39例,开放性骨折9例。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12.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4.5周。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股骨干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阳  王于昌  彭海文  董希杰  刘国栋  王伟  闫红  杨帆  刘丁  敬慧丹  解雨  汤曼力  陈娴  高伟  郭庆山  唐朝晖  唐昊  何炳灵  毛庆祥  王震  白祥军  陈大庆  陈海鸣  刀敏  都定元  冯皓宇  冯珂  高翔  何武兵  胡培阳  胡熙  黄刚  黄光斌  姜伟  金红旭  孔来法  李贺  李连欣  李湘民  李新志  李怡飞  李子龙  刘慧敏  刘长剑  马小刚  潘春球  潘晓华  彭磊  屈纪富  任前贵  桑锡光  邵标  沈印  孙明伟  汪方  汪娟  王军  王文楼  王志华  吴旭  肖仁举  谢扬  徐峰  杨新文  杨越涛  姚永坤  尹昌林  郁毅刚  张可  张兴文  章桂喜  赵刚  赵小纲  朱晓松  朱延安  朱长举  李占飞  张连阳 《中华创伤杂志》2023,(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 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 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 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 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 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 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两种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动力加压钢板、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治疗四肢长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内固定治疗选择方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笔者采用以上2种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共397例,比较2种内固定的术中、术后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和综合评分疗效明显优于动力加压钢板组,并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差异(P>0.05).结论 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长骨干骨折治疗中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7-2009-07运用Ventilation(V)I、nfusion(I)、Pulsation(P)程序救治36例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运用VIP程序抢救成功32例,死亡4例。结论合理的救治程序是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骨缺损:是部分骨骼的缺失,小部分骨缺损机体可以自我修复,但当缺损长度超过缺损骨横径的1.5倍时,则会造成缺损处迁延不愈的情况,是临床常见病,其中四肢骨缺损最为常见。发病原因主要有高能量直接损伤和感染,以及肿瘤和骨髓炎所致也较为常见,目前对于骨缺损治疗方面有着治疗周期长,成本高,疗效不可控,并有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 组织工程骨技术:是将组织工程技术应用到治疗骨缺损上,其方法是从患者自身提取出所需的种子细胞,在体外经过特殊的体外培养技术,使其大量增殖,然后把培养的种子细胞放置在适合缺陷部位形态结构的细胞支架上,接着将植入种子细胞的支架放入到已经清创的骨缺损部位,随着种子细胞的成骨作用,支架材料也开始降解,最终完成骨缺损的治疗。 背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车祸等所造成的创伤性骨缺损越来越多见,骨缺损范围越来越大,目前骨缺损治疗有着治疗周期长、所需花费高、疗效不可控制的特点,并有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对骨科医生来说是难题也是挑战。 目的:分析传统骨缺损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最新进展,着重探究组织工程技术领域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及其优越性,作一综述。 方法:作者以“骨缺损,骨移植,组织工程,诱导膜技术,骨搬移技术,内皮祖细胞,3D打印技术”为中文关键词,以“bone defect,bone transplantation,tissue engineering,induced membrane technology,bone transfer technology,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3D printing technology”为英文关键词,通过检索CNKI、万方和PubMed数据库归纳总结,检索到120篇相关文献,并通过对于题目、摘要和部分文献内容的阅读,排除了时效性不强、结论模糊、重复的文献,最后纳入符合标准的49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①传统骨缺损治疗方式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组织工程骨技术的出现有望成为骨缺损治疗最有效的方式;②种子细胞有着良好的成骨性能并能分泌促进成骨的一些重要因子;③支架材料可为患者早期提供机械强度,有着良好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可控降解性等优势;④迫在眉睫的血管化问题也在逐步解决,能够为骨缺损患者带来福音。 ORCID: 0000-0003-3706-0771(秦宇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1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钩钢板内固定撕脱骨块的方法。术后撕脱骨折全部解剖复位。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按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疗效本组优16例、良5例,优良率100%。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采用钩钢板内固定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能有效治疗锤状指畸形,手术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运用后路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2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回顾性分析,总结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60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使用第3代MED腰椎间盘镜系统,在工作三角区内手术操作。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随访平均12个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98.5%,术中损伤硬膜6例,术中平均出血37mL,术后3周恢复原工作。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充分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手术效果良好,同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手外伤病人就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呼和浩特市地区急性手外伤的构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01-2010-12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手外伤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的1575例急性手外伤病人的性别、年龄、损伤时间、地点、机制和部位等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手外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是14-5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每年7月及8月份为事故高发期,而每天12-18时为事故好发时间;设备条件差、缺少防护装置和违反操作规程是致伤的主因,乡镇和个体私营企业是事故高发单位;切割伤和压砸伤是主要损伤类型拇、食及中指较易受伤。结论:手外伤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针对其发病特征制定预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