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重复肾并重复输尿管并发肾癌罕见,以往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创伤大。近年,我院开展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重复肾并重复输尿管及肾癌1 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胃管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选择1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前CT影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勾画肿瘤靶区,处方剂量60 Gy,粒子放射性活度2.22×107 Bq,估算出125I粒子数,选择合适的胃管,根据肿瘤位置于胃管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I粒子,制成粒子胃管。在C臂X射线透视下将其置入到患者食管内肿瘤部位,并随访。结果 10例患者125I粒子胃管均顺利置入,未出现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且术后均未出现胸痛、出血、肺炎等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的吞咽困难, Stooler 分级评分均为2~3级,其中1例在术后3个月死于其他基础疾病,6例在术后4个月时吞咽困难, Stooler 分级评分达到0~1级,3例达到1~2级。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胃管既能提供鼻饲,解决营养问题,又能腔内照射肿瘤,抑制肿瘤生长,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弧度胆管内125I粒子链剂量学分布情况。方法 在纸上勾画出不同弧度的粒子链模型(弧长=2πr×角度/360),计算弧长为45 mm对应的0°、30°、60°、90°、120°、150°、180°的模型。粒子链模型总长度为45 mm(每枚粒子间距为0 mm)。在粒子链模型向心侧和离心侧的中心点及两端点垂直距离5 mm处画标尺。用激光扫描仪扫描模型。每个弧度模型创建3层图片,模拟直径为8 mm的胆管。将图片导入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不同弧度的粒子链。使用TPS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用于模拟直径8 mm的胆管,设定粒子初始活度1.85×107 Bq,给予处方剂量60 Gy。计算直径为8 mm模拟胆管的D90V100,以及粒子链中心点、两端点的向心侧及离心侧5 mm处剂量变化情况。结果 粒子链弧度为30°时,D90(132 Gy)和V100(100%)最高;弧度为60°时,D90(45 Gy)和V100(68%)最低。弧度为30°时,中心点处剂量最高(向心侧剂量为165 Gy,离心侧剂量142 Gy);弧度为180°时,中心点处剂量最低(向心侧剂量为90 Gy,离心侧剂量50 Gy)。不同弧度时(不含0°),中心点向心侧剂量均高于离心侧;两端点离心侧的剂量均大于向心侧。结论 随着弧度改变,粒子链剂量分布也相应变化,30°时D90V100最大;弧度近心侧剂量明显高于远心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浅型膀胱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加即刻灌注防治术后复发及减少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对72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切除肿瘤及肿瘤基底部周围1.0~2.0 cm正常膀胱黏膜,直至正常的膀胱壁肌层。经尿道电切术术后,即刻行膀胱灌注化疗:术后24 h内完成吡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术后1周继续行吡柔比星30 mg灌注膀胱,每周1次,共8次,然后每月1次,共12个月。结果本组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膀胱穿孔、大出血等重大并发症。灌注后均未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状,无血尿、发热等并发症。除3例失访外,随访69例3月~2 a,复发12例,复发率17.4%。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加即刻膀胱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与降低术后复发的方法,易于掌握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愈2例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2例患者,1例为肾上腺皮质增生(ACH)、1例为肾上腺髓质增生(AMH)。围手术期准备同一般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解剖性后腹腔镜下行增生肾上腺切除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未服用降压药物,术后1d血压恢复正常,伴随临床表现缓解;术后观察引流量少于10ml/d,行腹膜后超声探查无积液后拔除引流管。随访1年高血压及伴随症状无复发。结论:应用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增生具有安全、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传染病,其病理基础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以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等为特征,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败血症、伤寒、肾病和外科急腹症等相混淆,本文结合2例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教训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