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贝氏柯克斯体是重要人兽共患病——Q热的病原,Dot/Icm IV型分泌系统(T4BSS)是其重要致病因素。贝氏柯克斯体T4BSS分泌的效应蛋白参与调控柯克斯体寄生泡发育成熟,以及宿主细胞的物质分泌运送、自噬与凋亡、转录与翻译、炎性反应等信号通路,为贝氏柯克斯体的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场所和物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湖北省东北部地区蜱携带的立克次体.方法 对采集的蜱种类进行鉴定,提取单个蜱总DNA,采用巢式PCR对DNA样本做斑点热群(SFGR)、无形体属(Anaplasma spp.)和埃立克体属(Ehrlichia spp.)、柯克斯体属(Coxiella spp.)、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种特异性基因扩增;测定扩增产物DNA序列,通过特异基因序列鉴定分析蜱携菌种类.结果 与结论共采集152只蜱,形态学鉴定均为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PCR扩增斑点热立克次体ompA基因获得1份(0.66%)蜱DNA阳性样本,扩增柯克斯体属16S rRNA基因获得75份(49.34%)蜱DNA阳性样本,所有样本均未扩增出无形体属和埃立克体属特异基因和贝氏柯克斯体种特异基因.将扩增阳性样本基因片段的DNA序列通过GenBank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检出的1份斑点热立克次体ompA基因序列与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同源性为100%;检出的75份柯克斯体属16S rRNA基因序列为两种类型,与血蜱属的2种柯克斯体样内共生菌(Coxiella?like endosymbiont)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73%和100%.本研究证实湖北省东北部地区的长角血蜱可携带劳氏立克次体和柯克斯体样内共生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布鲁氏菌IV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BPE043在布鲁氏菌感染和胞内生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羊种布鲁氏菌104株为起始菌株,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布鲁氏菌BPE043基因缺失株。将布鲁氏菌野生株104和突变株104ΔBPE043在相同的起始浓度下培养,观察它们生长变化的趋势;用野生株和突变株分别感染小鼠,构建小鼠体内感染模型,测定小鼠脾重并计算脾脏细菌载量;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筛选BPE043蛋白的宿主互作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了布鲁氏菌BPE043基因缺失株。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104ΔBPE043在体外培养的生长趋势和野生株基本相同;小鼠感染实验显示,在感染1周后,两组小鼠脾均肿大,但突变株104ΔBPE043感染组小鼠脾重低于野生株104感染组小鼠脾重;在感染后两周,两组小鼠脾肿大现象开始减轻。在细菌载量方面,在感染1周后,突变株104ΔBPE043感染小鼠的脾脏细菌载量低于野生株104感染小鼠;在感染后2周,突变株感染组的脾细菌载量下降趋势更明显。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BPE043蛋白与鼠源小分子GTP结合蛋白Rab4和Rab11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布鲁氏菌IV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BPE043是布鲁氏菌重要的毒力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BPE043基因在布鲁氏菌感染和胞内生存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