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结果:Debakey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5例。主动脉夹层的特异征象主要为分离移位内膜、真假腔的存在;非特异性征象为主动脉壁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附壁血栓。MPR和CPR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SSD、MIP和VR能良好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是一种准确、有效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CT与MR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CT与MR影像学资料。结果13例脊索瘤中,发生在斜坡5例,鞍区4例,颅中凹2例,鼻咽部1例,蝶窦1例。肿瘤的形态以不规则形最多8例,圆形3例,椭圆形2例。病灶边界清楚9例,边缘模糊4例。MR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则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呈轻到中度强化,强化信号不均匀。CT见病灶呈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肿块,7例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结论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大多可以确诊,但需与脑膜瘤、垂体瘤、鼻咽癌、软骨类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简称肺栓塞,其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溶栓治疗可明显地改善预后,死亡率可降至8%[1],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笔者收集了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MSCT资料,旨在探讨MSCT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腔营养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内营养(E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三腔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三腔组置入FRECA三腔喂养管(华瑞制药生产),一腔置于Trial's韧带15~20 cm以下进行肠内营养,一腔置于胃内引流胃液,另一腔置入空肠充气预防营养液返流;对照组置普通胃肠营养管进行EN,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5.0%(1/20)vs 15%(3/20)(P0.05).结论 对SAP患者行EN,应用三腔营养管,既能使肠内营养有效,又能减轻胰腺负担,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丁洪彬 《吉林医学》2010,(34):6280-6281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美洛培南。结论:根据体外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加强机体自身免疫力,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在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了MRI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50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同时对结石的影像表现、分布及其他临床表现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的整体确诊率为94%。对不同位置结石确诊率为:肝左叶确诊率96.7%;肝右叶患者确诊率87.5%;左右肝内胆管均有结石确诊率91.7%,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认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临床手术治疗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与MRI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单发病灶11例,多发2例;幕上12例;幕下1例,共20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CT多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MRI表现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胃肠道间质瘤57例影像表现。结果:57例患者中胃间质瘤44例,十二指肠间质瘤3例,小肠间质瘤7例,结肠间质瘤3例。57例中共有2例误诊,诊断准确率96.5%。结论: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采用双期薄层CT扫描能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4岁.因左下腹隐痛伴间断肉眼血尿1周于2009年6月3日人院.查体:左肾区轻度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叩击痛,未扪及包块.尿常规示红细胞(+++).B超检查示左肾下极类圆形囊性低回声肿物,大小约4.0 cm×5.0 cm,内部回声尚均匀,壁呈略高回声;多普勒超声示肿物内血流较少,考虑左肾囊实性乏血供型占位,肾癌伴坏死可能.CT平扫示左肾中下部见囊样低密度占位,部分突出于肾轮廓外,边缘见稍高密度厚壁影,与正常肾组织境界欠清;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示肿瘤囊壁厚薄不均,轻度强化,以延迟期明显,肿瘤内低密度灶未见明显强化,未见明显分隔征象.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2岁.咳嗽、咳痰1个月余,外院超声示左侧胸腔及腹腔实质性占位,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中上腹触及巨大肿块影,质硬,较固定.CT表现(图1~3):左下胸腔及左上腹腔见大小约18.2 cm×19.8 cm×14.5 cm巨大不规则软组织影,边缘分叶,其内密度不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未见强化,胃明显受压右移,肿块部分边缘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左侧胸膜腔见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