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0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分布概况 黑龙江省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低洼闭流地带,总面积1887300hm^。其中松嫩平原分布面积1744000hm:,约占松嫩平原的14%,耕地盐碱化面积为567000hm^2。其中以安达和大庆两市盐碱化最为严重。安达市有盐碱化面积153740hm^2,耕地盐碱化面积34535hm^2,草原122806hm^2。  相似文献   
2.
厚度104.2m,总体为一套细卵石一中(细)砾岩,夹玄武质沉凝灰角砾岩(厚4.6)、凝灰质砂岩(1.1m)。垂向层序表现为向上变细型正旋回结构,具有平行层理及冲刷构造。砾岩的颜色为暗紫——褐色,呈孔隙式胶结,分选差,砾石含量大于70%,砾石圆度及球度好,成分以玄武岩、安山岩、砂岩、花岗岩及变火山岩为主,填隙物为中细砂屑,岩屑内见有玄武岩、安山岩成分,  相似文献   
3.
采用钻孔资料对鸡西盆地北部含煤岩系中穆棱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3个长期、7个中期、5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中、长期基准面旋回由上升、下降2个半旋回构成对称型结构,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结构。通过各种级别基准面旋回特征分析,讨论了穆棱组的沉积动力学特征和沉积延续时间。认为穆棱组在鸡西盆地北部条带经历了3次盆地范围内较大规模的湖侵—湖退沉积和7次中等规模、58次小的湖侵—湖退沉积作用,延续时间为5.8 Ma。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东部下白垩统鸡西群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钻孔及露头资料,对鸡西盆地下白垩统鸡西群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共划分出1个Ⅱ级、3个Ⅲ级层序。Ⅱ级层序代表了鸡西盆地最大一次湖侵→湖退沉积,3个三级层序反映了三次低级别的湖侵→湖退沉积作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鸡西群的成煤作用特点,其中Ⅱ级层序湖侵背景下的Ⅲ级层序湖侵体系域聚煤作用最好;湖退背景下Ⅲ级层序湖侵体系域聚煤作用次之;低水位背景下Ⅲ级层序湖侵体系域聚煤作用较差,Ⅲ级层序低水位与高水位体系域聚煤作用最差。研究结果对探讨鸡西盆地早白垩世沉积、成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野外小记     
一提到地质队,就会想到深山密林的野外生活。但其实并不是所有地勘单位的职工都有过野外工作的经历。对于我们这些在地勘单位机关工作的人来说,对野外生活却并不熟悉。所幸近日有了一次亲身体会。  相似文献   
6.
以虎林市大石桥86-46钻孔为例对黑龙江东部敦密断陷盆地内虎林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识别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均由上升、下降两个半旋回构成基本对称型结构,可进一步分为上升半旋回厚度大于下降半旋回和上升半旋回厚度小于下降半旋回两种类型,它们代表了敦密断陷盆地内3次较明显的湖侵-湖退沉积。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期基准面旋回与聚煤作用关系,其中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聚煤作用最好,是重要工业煤层的有利赋存部位,上升半旋回聚煤作用差-较差。研究结果显示虎林组第①、②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聚煤作用最好,是采煤及扩大远景找矿的首选层位。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绿林林场一带兴华渡口岩群属于中元古代层状变质岩系 ,受长期热动力变质事件影响 ,形成三个世代褶皱变形构造 ,其中以第二世代褶皱变形为主。此外 ,发育两套大型的韧性剪切带 ,它们在该区构造格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变质与变形作用关系密切 ,由第一世代至第二世代变质表现为角闪岩相的递进变质作用 ,之后发生了绿片岩相的退化变质  相似文献   
8.
地质成图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图件是地质成果表现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水平、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地质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传统的成图方法是野外地质工作者,根据实地调查的记录结果。绘出地质草图,再由出版人员绘制地质综合板、复照、翻板、分板、制印,最后成图,这种手工制图方法在成图的精度上受多方条件的影响,如人、环境、仪器等。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群穆棱组年代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最新的古生物、磁性地层年代资料、高分辨率层序延续时间推算及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对比等方法,对鸡西群穆棱组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地层划分,确定了穆棱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巴雷姆早期-阿尔布早期,绝对年代为116~107 Ma,其中穆棱组下部主要含煤段形成时间为115~111 Ma.这一研究成果为黑龙江省东部早白垩世高精度地层划分对比及成煤期次的确定提供了精确的年代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露头、钻井、钻孔剖面资料对鸡西盆地北部含煤条带中城子河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共识别出2个长期、7个中期、4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中-长期基准面旋回由上升、下降两个半旋回构成对称型结构,在不同剖面中对应标志明显;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种,自盆地中部至盆地边缘基准面旋回个数递减。通过对各级别基准面旋回的分析,讨论了高分辨率层序与聚煤作用关系。长期基准面旋回总体上制约了煤层的分布规律,完全对称型旋回和不完全对称型上升半旋回聚煤作用总体偏好,是找煤远景层位;中-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聚煤作用较好,是重要工业煤层的有利赋存部位。研究结果显示城子河组第①、②、④、⑥个中期基准面旋回聚煤作用最好,是采煤及扩大远景找矿的首选层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