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简称InSAR)是获取地表形变的重要手段, 由于InSAR数据获取的限制和数据处理中产生的精度误差等问题, 在地灾隐患识别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联合地质灾害本身进行分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nSAR技术与研究区孕灾背景指标相结合的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三峡库区巴东段的地灾隐患识别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ALOS-2 PALSAR雷达影像, 应用时序InSAR技术得到了研究区的变形空间分布和变化速率, 并结合研究区的孕灾背景, 将易发性等级、坡度、工程岩组和是否与灾害目录重叠4个指标作为地灾隐患判别的指标, 综合识别出19处疑似地灾隐患区, 然后对疑似地灾隐患区进行了逐一野外核查, 经验证地灾隐患识别成功率为78.9%。研究成果证明了将InSAR技术和孕灾背景相结合进行地灾隐患识别方法的可行性, 可在区域灾害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InSAR)是获取地表形变的重要手段,由于InSAR数据获取的限制和数据处理中产生的精度误差等问题,在地灾隐患识别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联合地质灾害本身进行分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nSAR技术与研究区孕灾背景指标相结...  相似文献   
3.
围绕曹家滩煤矿井下充填工业试验开展了注浆材料制备研究。通过固定水灰比,改变级配,分析浆体对粗颗粒矸石粉(>0.15mm)的容纳极限;改变水灰比,固定级配,分析水灰比对浆体粗颗粒占比的影响。试验显示:固定水灰比为1.7∶1,粗颗粒(>0.15mm)占比40%以下,浆液状态稳定且具备可注性;固定水灰比为1.4∶1,粗颗粒(>0.15mm)占比高达70%,浆体依旧稳定。研究表明:水灰比减小,浆体对粗颗粒(>0.15mm)的容纳极限增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