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1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市郊铁路在中国的发展较为滞后,现在越来越突出的城市问题迫使大城市寻求向外发展,市郊铁路也逐渐被一些城市重视并纳入规划中.车站的站间距规划与设计也是市郊铁路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以往市郊铁路建设时,车站根据经验设置而导致运营后客流吸引不足,不能满足市郊通勤需求.合理的站间距对市郊铁路运营后的社会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过大站间距使得沿途乘客乘坐不方便,站间距过小则会增加旅客在途时间.市郊铁路主要功能是将远郊乘客快速运送至市区,因而时间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论文以乘客出行时间为目标,建立模型,求出市郊铁路合理站间距的范围,得出结论是当车站站间距为2.5~5 km时,有利于减少乘客出行时间.   相似文献   
2.
杨飞  贾俊芳 《综合运输》2021,(2):47-51,65
站在运输服务设计的角度,以增强旅客换乘出行体验为目的,提出“人、行李分离”的换乘服务理念,并基于该服务理念设计铁路客运枢纽内同站和异站换乘的方案。异站换乘方案设计时,提出铁路专用车的概念,打造一种全新的换乘模式,满足旅客换乘出行的多元化需求,吸引旅客主动换乘。最后,从心理和生理舒适性两个角度对换乘服务理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行李分离”服务创造了旅客换乘出行附加价值,提高了旅客的换乘出行体验感。  相似文献   
3.
交通拥挤收费措施效益分析及借鉴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国外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措施及绩效进行研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为中国道路拥挤收费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求解联合运输网络的最优运输方式组合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并使用整数编码方式对城市节点进行编码,摒弃了传统的二进制编码方式,有效地缩减了编码长度并简化了编解码工作;城市节点链的运输方式组合与节点间运输方式转换使用动态规划方法来确定;至于联合运输网络数据,在建立多重图数据结构基础上,采用结构体数组与链式存储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来存储。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和可预期的迭代次数内找到最优解。   相似文献   
5.
旅游列车开行方案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铁路运输企业的角度,对影响旅游列车开行方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评价旅游列车开行方案的指标,至旅游列车开行方案的成本与收入指标的计算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用AHP方法评价旅游列车开行方案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影响运营成本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运营成本控制的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铁路运输企业的角度,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提高铁路客运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营效益为目标,从客流属性特征出发,对竞争条件下旅客运输需求进行分析,引入匹配因子和分担率的概念,以距离和旅客收入结构为交叉因素对分担率进行预测,构建了适应我国铁路客运需求预测理论体系,并以京广线为例对高速铁路在竞争条件下的客运需求量进行了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8.
研究我国客运专线建成后,城际间旅客出行广义费用及各客运产品的分担率.选择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为衡量指标,建立各运输产品广义费用函数,根据旅客出行意愿调查结果,对广义费用进行模糊评价,从而预测得到各运输产品分担率.最后对北京至石家庄客运通道各种客运产品的分担率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9.
随着铁路新线的建成及投八运营,铁路旅客运输在运输组织、满足旅客需求及信息化服务水平等方面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既有的铁路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旅客日益增长的信息化服务的需要.为给铁路旅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信息服务,提高旅客满意度,本文分析铁路客运站相关的信息服务平台及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的功能特性,并针对新形势下客运站发展中对信息化服务建设的需求,提出了客运站旅客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站在提高铁路服务质量、塑造铁路形象、促进客货营销的角度,对铁路营销宣传的作用、原则以及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并提出加强铁路营销宣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