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2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吸附过程原理建立了燃料电池系统焓轮增湿器传质模型,模拟研究了空气温度、流量和转轮转速等操作参数对焓轮增湿器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操作参数对增湿器传质过程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提高转轮转速、降低干空气流量和温度有利于提高转轮表面有效传质系数和增湿器传质性能.  相似文献   
2.
飞行汽车作为面向城市空中交通和未来出行的新型交通工具,正日益受到汽车和航空领域的重视,成为汽车和航空技术与产业跨界融合的重要发展趋势。该文介绍了飞行汽车的内涵及城市空中交通(UAM)概念的兴起,阐述了飞行汽车早期梦想的探索历程、面向城市空中交通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将在全新智慧出行交通体系下实现大众化汽车“飞”起来的发展趋势;论述了飞行汽车发展的高功率密度电动推进、高升阻比轻质车体和低空飞行智能驾驶等主要性能瓶颈和关键技术;提出了中国飞行汽车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和构建汽车与航空跨界融合技术创新体系,以及重点推动城市空中交通和应急救援等领域示范应用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铁路发展,乔司站日均办理车数由开站初期的2700辆余增加到目前7000余辆,计算机现车管理在运输组织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脉冲来流下蜗壳详细设计参数对转子进口流动时空变化及气动性能影响机理,提高涡轮效率,采用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蜗壳出口半径、蜗壳截面形状和进口导管角对涡轮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蜗壳出口半径增大,可以有效抑制蜗舌引起的周向畸变,在脉冲波峰时刻降低蜗舌附近叶片吸力面熵产率,在脉冲波谷时刻降低叶片压力面熵产率,可提高涡轮气动性能;梨形截面蜗壳优于圆形截面蜗壳,降低了蜗舌处熵产率;进口导管角主要影响蜗舌处的气体流动,导管角增大使蜗舌处流动畸变增强,并使得蜗壳等效A/R值增大,质量流量(MFP)增加。  相似文献   
5.
两级增压涡轮几何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涡轮通流模型,建立两级增压通流仿真平台,探讨了两级涡轮几何参数的改变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原因,采用该平台对某车用两级增压柴油机进行仿真研究,并完成两级涡轮新的匹配设计.匹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两级涡轮几何参数,可使该发动机低速扭矩提高7.4%,燃油消耗率降低6.9%.  相似文献   
6.
涡轮复合技术中脉冲排气对两级涡轮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为探明脉冲来流下两级涡轮非定常特性,该文基于三维非定常流动仿真模型研究了排气脉冲频率与幅度的影响。模型中,高压级涡轮内流动采用全通道模拟以考虑蜗壳引起的非对称流动,低压级涡轮内流动采用单通道模拟以提高计算效率。结果表明,当脉冲频率从40 Hz增加到120 Hz,高压级涡轮瞬时功率峰值显著增大15.4%,而低压级涡轮瞬时功率峰值变化在1%以内;随脉冲幅度增大,低压级涡轮效率下降幅度比高压级涡轮更大,当脉冲幅度系数为1.6时,高、低压级涡轮转子效率分别下降3.66%和8.09%;低压级涡轮转子从叶中到叶尖处的进口流动攻角在脉冲周期内大幅度变化,引起叶片前缘处产生显著流动损失。  相似文献   
7.
新型燃料电池发动机空气增湿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鼓风机、散热器和膜增湿器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系统整体性能优化进行了燃料电池发动机空气增湿系统集成设计。空气增湿系统和冷却系统得到有效耦合,对新型空气增湿系统性能研究表明:该系统效率更高,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燃料电池系统膜增湿器传热传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功率常压燃料电池系统膜增湿器的传热传质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确定了影响膜增湿器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膜增湿器传热传质数学模型,仿真研究了这些因素对膜增湿器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降低增湿器操作压力,增大空气流量,提高进气温度有利于提高扩散系数;减小空气流量和降低干空气进口温度有利于降低膜内水含量梯度.  相似文献   
9.
以涡轮增压、涡轮复合、涡轮组合3种联合循环技术为对象,分析了各自理论循环特点并指出:涡轮增压联合循环技术实现了底循环与顶部循环的初级联合,底循环用来加强顶部循环但不对外输出功率;涡轮复合联合循环技术实现了底循环与顶部循环的有机结合,底循环除用来完善顶部循环外还参与对外输出功率并达到了较高的能量利用效率;涡轮组合循环技术实现了底循环与顶部循环的组合运行,底循环与顶部循环之间实现了模块化组合运行,使动力输出模式可按车辆的需求而变化。总结了各项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车用发动机联合循环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高原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性能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高原环境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等性能的影响,对高海拔下发动机性能和冷却系有关参数的计算进行了修正,并建立了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模型,对某型工程车辆进行性能分析和改进设计,有效解决了其高原过热问题,并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