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1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通过对图像传感器输出的轨距左右偏移信号和左右高低偏移信号、加速度计输出信号和车体惯性平台输出的轨道倾角信号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准确的轨距和轨向测量结果。从理论上推导轨向的合成算法,对安装于轨距测量梁中心的轨向加速度计的响应进行重力和旋转运动修正后,与三角窗函数卷积运算,得到轨距测量梁中心横向位移的二阶差分,然后再通过二次积分和滤波得到左右轨向值。通过设计模拟低通滤波和相应的数字滤波器,实现了加速度滤波器的幅频响应与检测车速度无关,保证了系统的检测精度。对轨向加速度计测得的位移和摄像式轨距系统测得的位移进行比较,验证了系统测量原理和合成算法的正确性。经静态验证和现场试验,结果证明构架式轨距—轨向检测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性能稳定和故障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列车车轮踏面状况动态检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动态测量列车车轮踏面擦伤及磨损的新方法,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动态测量过程的实现,初步讨论了现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新型轴颈测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V形槽定位测量轴径的方法,并给出了系统总体方案。该方案实现了轴颈的自动定位和测量,减小了人工测量误差,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列车轮对在线动态测量方法的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列车轮对参数在线动态测量方法研究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在线动态测量的常见方案,并探讨我国在线动态测量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大规模建设中,消除混凝土表面气泡是很多施工技术人员遇到而又感到棘手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分析气泡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找出相宜的办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鲁棒实时钢轨表面擦伤检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分析高速线阵扫描相机采集的钢轨数字图像,提出鲁棒实时的钢轨表面擦伤检测算法。这种算法首先分析采集图像在垂直方向的投影曲线,提取准确钢轨图像;之后,借鉴人类视觉对比度感知机理,将钢轨灰度图转换为灰度对比图,并基于最大熵原理进行二值化处理,分割出可疑擦伤区域;然后根据经验知识判定钢轨表面的可疑擦伤。实验验证表明:新算法的检测性能高,平均准确率为90.7%,平均漏检率为3.95%;检测速度快,平均检测时间不超过40 ms。  相似文献   
7.
轨检车的CP-3型轨道高低测量装置采用惯性法测量,测量结果受到行车速度影响.因此在轨检车的CP-3型轨道高低测量装置中将速度分成了三档,测量时依据行车速度由人工进行调节,这给测量带来较大的不便,并容易引入测量误差.为此作者通过对左右高低加速度计输出的加速度信号、位移传感器输出的左右高低加速度计和左右高低测量点的垂向位移信号、车体惯性平台输出的车体倾角信号进行合成处理,并结合自行设计的模拟低通滤波和相应的数字滤波器,实现了加速度滤波器的幅频响应与检测车速度无关,即自适应测量.该系统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高低的检测结果是正确的,可以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9.
轮对几何参数动态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的轮对几何参数动态在线测量系统主要由触发系统、轨边测量系统和室内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3部分组成.采用4套平行四边形机构和对应的涡流位移传感器,低速条件下实现车轮踏面磨耗与擦伤深度的动态定量测量;采用双激光位移传感器,直接测量车轮滚动过程中踏面到对应激光传感器的距离变化,通过计算得到车轮踏面直径;采用6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并通过这些传感器的组合测量,动态得到轮缘厚、轮辋宽和轮对内测距等尺寸.经过现场安装测试,验证了测量方案的可行性,实现了对车轮直径、踏面圆周磨耗及擦伤、轮缘厚度、轮辋宽度和轮对内测距的动态测量.  相似文献   
10.
铁路列车超载偏载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所提出的各种测量列车超、偏载的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和总结,并根据各自不同的测量原理将其分为轨道街、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三种方式,对每一种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一种新的列车超偏载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