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型预测地层破裂压力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贺雄  吕桂英 《测井技术》1993,17(4):296-301
新的预测地层破裂压力模型与国内外现有的模型不同,它是采用静力学分析建立的;考虑了上覆岩层压力、地层孔隙压力、构造应力和岩石抗拉强度等因素对地层破裂压力的影响。但是,必须将动态弹性参数转换成静态弹性参数,才能用测井资料估算地层破裂压力。  相似文献   
2.
黄贺雄  仲自勉 《测井技术》1994,18(6):436-440
在SUN工作站上开发出测井、地震综合解释软件。该软件能在SUN工作站上合成地震记录,绘制地震记录、测井曲线、合成记录、岩性剖面、倾角杆状图等综合剖面,供地质、测井分析家对储层和构造进行综合解释。在文中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伊朗 A 油田上白垩统 Sarvak 组油藏油水界面倾斜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水动力作用不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储层非均质性能够造成该现象但也不是主要原因,而晚期的构造急剧调整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区域沉积与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震层拉平技术对伊朗 A 油田不同时期古构造圈闭进行恢复,结合成藏研究认为,新近纪末扎格罗斯构造运动造成油田圈闭超晚期调整,构造调整速率远大于流体调整速率,从而造成了 Sarvak 组油藏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油藏目前仍处于新的运移、聚集与调整过程中,为非稳态油藏;古新世晚期 Sarvak 组地层形成北高南低的古背斜圈闭,新近纪扎格罗斯造山运动导致圈闭形态发生改变,南部原古构造低点大幅度抬升,快速演变为现今南高北低的构造形态;圈闭条件的改变打破了古油藏内流体的动力平衡,烃类发生二次运移,现今大幅度倾斜的油水界面为古油藏尚未调整完毕所显示的特征。油藏优势开发区域为古构造高部位,即现今 Sarvak 组油藏北高点的西侧,其次为古构造与现今构造高部位之间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4.
Great Unity油田位于Muglad盆地中央隆起带上,是苏丹1/2/4项目主力产油区块之一。Great Unity构造是一个大型断裂背斜构造,主要发育背斜、断鼻和断块3种圈闭类型,圈闭数量多,AradeibaA层顶部构造圈闭多达29个。烃源岩为AbuGabra地层,储层有多套,包括Bentiu、Aradeiba、Zarqa、Ghazal和Baraka等,形成具有多套油水系统的"叠盘式"油藏。其含油层位多,含油井段长,以层状油藏为主。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表明,大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两侧油气富集,断层侧向封堵是形成反向断块有效圈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楚泽涵  黄贺雄 《测井技术》1992,16(2):110-116
回顾了声波—孔隙度解释模型的发展、演变,考察了大庆油田砂泥质储集层的特点及声波时差变化规律,提出一种多参数、非线性的解释模型。该模型综合利用了纵、横波速度信息,考虑了孔隙度及泥质含量对声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对国内外几种预测地层破裂压力模型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