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5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频谱分解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入手,根据正演模型,通过对比缝洞型储层与地震反射特征的关系,总结出储层发育的反射特征,相应地精细调整频谱分解处理参数,进而进行预测。通过与钻井资料对比可知,频谱分解技术可以刻画不同频率强反射、弱反射的边界。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王士敏  鲁新便 《石油物探》2004,43(2):153-158
结合塔里木盆地北部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开展了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研究,包括储层精细成像处理技术、三维相干体处理技术、地震特征参数提取及分析技术、波阻抗反演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成像测井技术、长源距声波全波测井技术以及裂缝综合概率模型技术等。建立了一套适合塔里木盆地北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应用该技术系列,预测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和溶洞发育带.并得到了钻探证实。  相似文献   
3.
潜山储层声波测井能够指示裂缝,但基本不能描述裂缝尺度,通过对已知的潜山裂缝层段进行声波测井关联维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潜山裂缝属于分形体系,同时得出如下结论:(1)声波测井并联维数大小指示了裂缝发育宽度与延属性;(2)宽度中等裂缝(中尺度裂缝)与宽度宽且延伸长(大尺度裂缝)的裂缝不仅表现在声波测井关联维的差异上,而且稳定相空间的维数及求取关联维维数时的采样间隔也有区别;(3)微裂缝(小尺度裂缝)声波测井关联维最小,且关联维的在大小对应于裂缝尺度大小。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及阿尔金地区深部地质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50万重力资料,计算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及阿尔金地区莫霍界面的起伏深度,得出该区地壳厚度展布特征。根据横穿阿尔金山脉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所提供的岩石圈深部电性结构及研究成果,分析和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与阿尔金隆起之间的深部构造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疆TPT油田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为缝洞型储层,其缝洞系统在纵、横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识别和划分缝洞单元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根据钻井资料建立缝洞系统的理论地质模型,通过地震模型正演对各种常用的地震波动力学属性参数的缝洞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把多种地震波动力学属性参数融合成一种综合参数,结合钻井、测井和开发资料对目的层储层的缝洞单元进行了划分。据此建立了一套利用地震波场参数识别和划分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单元的方法,可以用于后期的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大地电磁测深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电磁测深(MT)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含油气盆地的普查勘探中.利用该方法在塔里木油气探区先后完成数条区域大剖面和一片面积普查工作.通过上述MT工作,在盆地内构造单元的区划、了解盆地与周缘褶皱带的构造接触关系、查找和圈走火成岩体、研究盆地深部地质结构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并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尤其是对塔北和塔西南地区可能存在进掩推覆构造的推断以及盆地地壳上地幔高导层的发现,为该区油气勘探有利远景区的预测评价和盆地及周缘褶皱带的深部构造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应用常规物质平衡方法进行石油地质储量计算需要可靠的平均地层压力资料,而实际注水开发的多井油藏中,要获得可靠油藏平均地层压力非常困难.将物质平衡方程与拟稳态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基于流压速率确定水驱油藏石油地质储量的物质平衡方法,解决了考虑产水和注水油藏的基于流压速率的物质平衡计算问题.将该方法应用于塔河油田2区313缝洞单元,计算得到研究区的石油地质储量为530.64×104t,与递减法推算出的石油地质储量比较,它更接近塔河油田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挖潜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缝洞结构复杂导致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从油藏实际出发,在油藏精细描述、测试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7大类13亚类剩余油分布模式。井点剩余油有3大类8亚类,即阁楼型、致密段遮挡型及底水上升封挡型;井间剩余油有4大类5亚类,即低幅残丘型、支流河道型、分隔缝洞型及高导流通道附近孔缝型。结合生产实践,针对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剩余油挖潜对策:对井距较大的井间未井控缝洞中各类剩余油,通过部署新井或利用老井侧钻进行挖潜;对于井距较小的各类剩余油则利用常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挖潜;大型酸压、水力扩容和排水采油、注气替油分别是分隔缝洞型及阁楼型剩余油独具特色的有效挖潜措施。在塔河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类剩余油分布模式的挖潜工作取得了较好增产效果,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以地震反射特征分析为主的三维地震综合定性识别缝洞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多属性优化分析技术建立了6个亚类的地震反射特征量化识别模板。首次采用计算机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技术自动量化识别6个亚类特征的储集体,并预测储集体空间分布。该方法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缝洞量化描述和开发部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已成为"十二五"塔河缝洞型油藏定量描述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原型,厘定了古溶洞系统的概念与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演化、改造以及对油藏的分隔作用,提出了古溶洞系统的垮塌充填-断裂体系是造成油藏分隔化作用的主要因素。针对该类油藏由于喀斯特作用与构造作用所造成的缝洞储集体非均质性特征,认为其油藏描述应按照系统性、层次性思路,分岩溶体系(古溶洞系统)与油藏体系(缝洞单元)两个级次来进行。与此同时,按照对喀斯特油藏描述调整后的思路与技术方法对研究区古溶洞系统与开发井位部署之间关系进行了描述,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