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补货制库存管理(补货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市场变化需求,适应了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需要。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国石油成品油库存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推行补货制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探讨了推行补货制库存模式的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实施补货制模式的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VMI模式的成品油库存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作为一种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市场变化需求,适应了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需要。在分析中国石油成品油库存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石油实施VMI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探讨了中国石油实施VMI模式的方案,并提出VMI模式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同内燃料油市场供需、消费结构和价格走势等方面入手,对近年来燃料油全国市场和区域市场进行了分析,并对“十二五”期间国内燃料油总需求进行了预测,为相关仓业制定销售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1年,在国家紧缩货币政策影响下,国内部分地区公路建设延期,沥青需求总规模不及预期,同比呈下降趋势。本文对2011年国内沥青市场的需求回落原因、月度变化特点、供应结构、生产分布等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价格走势;在历史数据和国家政策走势分析的基础上,对2012年国内沥青市场供需形势、价格走势做了预测。2011年,我国沥青表观消费量为1.90×107t,同比下降6.1%。2012年,预计我国沥青市场将继续迎来需求高峰,沥青年需求总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2×107t左右;沥青销售价格总体看好,全年将保持一定幅度的上涨。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对2014年上半年国内沥青市场供需特点、供应结构、生产分布以及进出口情况等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价格走势;在对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2014年下半年国内沥青市场供需形势和价格变化趋势做了预测。2014年上半年,我国沥青表观消费量1.09×107 t,较2013年上半年增加1.0×105 t,同比小幅增长0.9%;国产沥青价格和进口沥青价格基本随着供需形势的变化而波动。2014年下半年,沥青需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传统(油电/气电)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纯电动汽车(AEV)、燃料电池汽车(FCV)等各种电动汽车技术路线的优劣势,提出传统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燃油汽车向纯电动汽车发展过渡期的阶段性产物,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电动汽车中远期发展的方向。预测了电动汽车发展对车用燃料消费结构及环保问题的影响。根据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和推广规划,预测了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规模。建议国内电动汽车发展应采取政府引导、市场选择的模式,政府应加大在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等。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2010年国内公路建设人规模展开,对沥青的需求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介绍了我国沥青市场主要进口供应商SK、壳牌、埃克森美孚及泰普克的发展概况,包括沥青产能、中国市场进口沥青供应量、在华沥青业务发展情况等;对进口沥青品牌在销售和技术支持方面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供国内沥青品牌借鉴。  相似文献   
9.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作为一种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市场变化需求,适应了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需要.在分析中国石油成品油库存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石油实施VMI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探讨了中国石油实施VMI模式的方案,并提出VMI模式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根萍  郭健  陈倩 《石油商技》2012,30(6):25-29
2012年上半年,国内沥青需求总规模不及预期,同比呈下降趋势;而国内沥青产量则继续维持高位水平,同比小幅增长。本文对2012年上半年国内沥青市场供需特点、供应结构、生产分布以及进出口情况等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价格走势;在对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下半年国内沥青市场供需形势和价格变化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