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孔介质构造应力驱油的固流耦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应力场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依据连续介质力学理论,从理论上分析构造应力驱油的机理,应用孔隙压力和有效应力的概念,阐述了将多孔介质中的平均应力作为固体骨架和孔隙流体之间耦合桥梁的合理性。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和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的数值模拟中,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用平均应力推导出孔隙介质中等效的流体压力和流体势,并用达西定律解出由构造应力作用引起的流体运移速度矢量场,为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生烃证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是否具有生烃潜力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与实验室样品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了石炭系生烃的相关证据。首次在盆地周边露头区多处石炭系中发现油砂出露,油砂主要分布在石炭系怀头他拉组灰岩中,沿厚层生物灰岩层间和裂缝发育,在生物礁和化石带中尤为突出。通过烃源岩和油砂反映成烃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及成熟度3个方面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对比研究,表明油砂与中生界-新生界烃源岩没有亲缘关系,而与石炭系烃源岩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确定石炭系中的油砂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这证实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有过生烃过程,并可能形成石炭系油气藏,从而揭示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具有广阔的生烃前景。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长期以来一直未取得大的突破。在对研究区石炭系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油气源对比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油气勘探前景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类型主要包括泥岩、炭质泥岩、煤和灰岩;北缘烃源岩最具勘探潜力,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和Ⅲ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备良好的生烃潜力;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形成期次及其后期分布范围;露头区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结果进一步证实,石炭系烃源岩经历了生、排烃过程,油气成藏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北缘石炭系具有早期生烃、断裂输导、调整成藏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黄骅坳陷前新生代基底构造为基础进行光弹模拟实验,研究该坳陷喜山期构造应力场演化,分析构造形成机制,揭示区域地层分布,进而分析生储油条件、油气运移驱动力、油藏类型主控因素,从而展示油气聚集规律。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北京密云地区四合堂北二长花岗岩体、番字牌南花岗岩体、冯家峪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首次获得四合堂北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9±2)Ma,番字牌南花岗岩岩体侵位年龄为(130±1)Ma,冯家峪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侵位年龄均为(127±1)Ma,表明这4个岩体均在早白垩世发生侵位。四合堂北花岗岩体和番字牌南花岗岩体侵位于四合堂推覆体上盘,并切割太古代片麻岩的片麻理;冯家峪岩体侵位于大水峪—北石城正断层的上盘,并切割了该断层。这些岩体的侵位时代为限定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活动时限提供了精确的年代学制约。  相似文献   
6.
固体沥青研究由于其组成的复杂性、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的多变性而面临很多难题。在柴达木盆地北部联合沟地区滩间山群发现大量厚层碳沥青,对盆地内的资源勘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野外地质填图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与盆地模拟,对碳沥青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碳沥青呈NW—SE向分布在滩间山群a段的砂岩与灰岩中;碳沥青中氯仿沥青“A”含量低,族组分中饱和烃与芳烃含量低,而非烃与沥青质含量高;饱和烃与芳烃碳同位素组成偏轻,碳沥青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在3.74%~4.72%之间,达到过成熟阶段;饱和烃气相色谱呈后峰形单峰态;油岩对比发现碳沥青与石炭系、侏罗系烃源岩不具有对比性,与滩间山群a段泥岩具有可对比性;碳沥青成因与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岩浆侵入有关,两期热事件使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热变质成重油、沥青,甚至碳沥青。  相似文献   
7.
黄骅坳陷构造应力场演化光弹模拟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黄骅坳陷前新生代基底构造为基础进行光弹模拟实验,研究该坳陷喜山期构造应力场演化,分析构造形成机制,揭示区域地层分布,进而分析生储油条件、油气运移驱动力、油藏类型主控因素,从而展示油气聚集规律。  相似文献   
8.
油田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依据连续介质力学的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平均应力将固体应力场与流体压力场有机结合,并以辽河油田现今构造应力场为例,探讨了构造应力与构造热应力对多孔介质中油液不同的驱移作用.研究表明:具挤压特征的构造应力场对盆地油气宏观分布有重要意义,油液有从高应力区向盆地内以主干断裂和软弱带为代表的低应力区迁移的趋势.温差引起的局部应力相当于孔隙压力的作用,能较好地模拟低洼带的油气向周围高点迁移的特点,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二者联合作用驱动的流体运移速度场能更好地解释现今油田的分布特征,并对预测油气聚集的优势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的迅猛发展,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陆续建成投产,基础设施系统的安全运维管理受到更大重视.本文分析目前基础设施运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通过建设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安全、高效运维的实践方法以及从传统运维向智能运维转型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已成为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移动实验室可以进行现场检验检测,现场出具检测数据,现场进行行政执法等,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广大民众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保障食品公共安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联网是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把各种物品通过网络有效地连接起来.通过物联网可以有效地采集物品、环境的信息,既可以对物品进行控制,也可以对物品的来源甚至包括其流通环节进行监视.本文介绍了移动实验室常用的检测试剂和技术,分析了移动实验室和物联网在食品安全保障系统中的作用,并对移动实验室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