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种不同影响因素对地化热解资料不同组分的影响程度不同。该文从影响机理入手,分别建立了地化热解资料的样品重量、孔隙与体积及轻、中及重质不同组分的校正模型。对不同来源地化热解资料校正之后,在准确求取残余烃含量和含油气总量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油饱和度评价模型,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资料校正、原油密度和残余烃含量求取及含油饱和度评价的方法。对不同储层、层位、原油性质的21口井共32层的含油饱和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密闭取心井的岩心分析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2.
应用流动分层指标法对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进行了流体流动单元的识别与划分,将孤东油田馆上段储层按其渗流能力划分为5种流动单元类型。在流动单元划分基础上,以沉积相为控制条件,利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建立了一个注采井组的三维流动单元模型,通过流动单元模型与沉积微相模型对比以及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的验证,说明流体流动单元三维模型更能反映储层的三维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疏松砂岩油藏声波速度测试难度较大的实际,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岩石声波速度和力学测试的松散岩心封装和洗油的新方法,在模拟地层条件下直接对岩心进行饱和、驱替,建立不同的油水饱和度,并在驱替过程中同时进行纵、横波速度的连续测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岩性、含油性以及驱替过程中声波响应特征,分析了声波速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泥岩速度高于储层速度;纵波速度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大、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粒度中值及分选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横波速度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粒度中值以及分选系数的增大略有降低。储层中泥质含量的变化对横波速度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砂砾岩地层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常规测井曲线影响因素多、砂砾岩地层地质特征与测井曲线呈现非线性关系等特点,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SVM)对地层岩性进行划分。选用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岩性识别模型;根据模型对研究区的30多口井的岩性进行划分,取得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曲堤油田构造破碎,断层多,断块小,构造断裂对油气成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该地区构造演化将其早第三纪湖盆裂陷阶段划分为三个伸展幕,各幕式期间的盆地构造样式差异,形成了曲堤地垒“东西向分带、南北向分块”的构造格局。该区的油气富集程度取决于断层的侧向封堵性。从影响断层封堵性的多种因素分析认为,曲堤油田Ⅰ、Ⅲ级甚至Ⅳ级断层一般都有较好的封堵性;弧形断层内侧或锯齿状断层发育段比断层平直发育段封堵性好;近SN向走向的传递断层一般具有较好的封堵性。上述断层周围纵向上控制的含油层系多,含油高度大,平面上含油范围大,富集程度高;而在晚第三纪形成的EW向断层,一般封堵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地震反演方法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及适用条件,针对当前石油行业常用的基于地质模型的地震反演、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储层特征属性反演、分频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等地震反演方法,从基本原理、技术关键、存在的优缺点等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在不同的区块、层系、储层特征和油气藏类型的应用实例,分析了各种反演方法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复杂的地质目标,只有通过优选确定适用的地震反演方法,将获得的反演结果与属性分析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储层描述的精度,达到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井间地震资料的属性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将地震属性技术引入到对井间地震资料的分析与应用。井间地震资料以深度域表示,在地震属性提取过程中,主要考虑幅度、波形和相关函数等特征量参数,提取了信噪比等18种与井间地震深度域相关的属性参数,并采用极差正规化标准对地震属性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用R型聚合法聚类分析方法对所提取的18种属性进行聚类,优选出3组属性。通过对胜利油区垦71井区井间地震资料的属性分析与应用研究.总结出砂泥岩薄互层的最优化地震属性,为井间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对阳信洼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成藏动力系统理论为指导,对该区进行了成藏动力系统研究.将阳信洼陷划分为底部自源高压半封闭、下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上部自源-它源常压半封闭、顶部它源常压开放5个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分析了各个系统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特征和输导体系.底部自源高压半封闭和下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2个系统是该区的重要油气成藏动力系统.成藏动力系统的输导体系类型多样,有断裂输导体系、火成岩输导体系、物性好的高孔渗岩层和不整合输导体系,它们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凝析气藏凝析气衰竭测试通常在PVT筒中进行,没有考虑多孔介质的影响,而实际储层中流体相态的变化却是在多孔介质中发生的.通过长岩芯实验研究了凝析油气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衰竭动态,并与PVT筒中的衰竭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长岩芯中富含凝析油型的凝析气衰竭动态与PVT筒的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衰竭速度所得各级压力下平均气油比不同,速度越大,平均气油比越大,凝析油采收率越低;长岩芯中凝析油采收率高于PVT筒中采收率,天然气采收率则相差不大.因此,应尽可能采用岩芯衰竭实验研究凝析气藏衰竭开发反凝析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低位三角洲砂体隐蔽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低位三角洲砂体隐蔽油气藏是近年来在深化东营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发现的一类新型油气藏。文中着重剖析了该类砂体的形成环境、沉积特征,指出它以发育河口坝砂体为主,主要分布在凹陷内的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在岩相组合、沉积构造、电相特征上表现为反旋回的不完整型三角洲沉积。该类砂体在油气成藏中具有储集条件好、近油源、临近断裂疏导体系和储盖配置好等多个有利条件,主要在凹陷内较大型的同沉积断裂带上形成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应用相控储层地震解释技术描述砂体是勘探该类油气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