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铝及铝合金铬酸阳极氧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铝及铝合金铬酸阳极氧化工艺中出现的问题,论述并分析了除油、水洗、铬酸阳极氧化、封闭等工艺方法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改进除油、水洗、铬酸阳极氧化工艺和封闭处理方法后,工艺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在钻头不变的情况下,转盘角速度与地层岩性及钻具的变化有一定关系这一原理,探讨了转速率传感器的研究思路和设计方案,由于转速率传感器测量的是钻具阻力的微量变化,因而使这种测量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极小,可以在薄层识别和工程预报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欠平衡钻井是天然气钻探最有效的钻井工艺技术之一,在大港、大庆油田等勘探区域成效显著.欠平衡钻井过程中,气层钻开后,气测井的背景值大幅抬高,甚至达到饱和状态,导致后续气层无法识别.在分析气测井技术局限性的基础上,针对欠平衡钻井工艺的特点,探讨了通过对岩屑进行破碎、脱气和含气分析,对地层含气情况进行识别和评价的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该文详细阐述了CO_2红外分析仪与SQC-882气测仪、SK-2000综合录井仪和SDL-9000综合录井仪的气路、电路及软件的具体安装过程、注意事项及一般故障处理等,以给现场使用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证,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弱电设备和大耗能分布广泛,特别是高频器的使用,会给监控系统带来干扰信号,因此提高矿井监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实现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最根本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膜渗透气体分离技术应用于气测录井中已有多家机构做了研究和尝试,大庆钻探录井一公司研制开发了Gaswizard(GW)接触式烃类气体检测系统,该系统气体探头体积小,可以方便地安装予井口钻井液出口处,只要有少量的钻井液返出,其探头就能连续检测出口的烃类气体含量,并具有检测值响应迅速、定量的特点,也可以在起下钻和接单根过程中对井口烃类气体含量进行检测,这为解决空气、泡沫等欠平衡钻井环境下电动脱气器难以发挥作用的难题提供了条件。通过10余口井现场试验应用,表现出检测迅速、曲线呈指峰状的特点,对显示层细分十分有利,同时能够提前发现烃类异常,有利于有效地保证钻井安全。  相似文献   
7.
硫酸钾生产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硫酸钾是一种优质无氯钾肥,关系到中国农业安全发展战略。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硫酸钾生产现状,生产方法主要有:硫酸法、复分解法、海水或卤水提取硫酸钾、固体钾矿提取法等。各工艺特点是:曼哈姆法能耗高,设备腐蚀严重,单炉生产能力难扩大;缔置法生产规模都偏小、生产过程中缔合剂损失较大;复分解法需要优质原料与资源;固体钾矿提取法技术不成熟。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盐湖和海(卤)水资源以及特定的味精废液等资源,探索资源的循环经济建设,大力开发硫酸钾创新生产工艺技术,将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接触式烃类气体检测技术不仅能够检测井筒中气体组分含量,为油气层解释评价提供信息,而且还可以在传统气测录井手段不方便安装(钻井液在地沟循环)的开发井中进行应用。该检测技术在现场适应性强,安装方便,要求低,适应特殊钻井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矿用馈电状态开关传感器存在的检测电压范围小、检测灵敏度低等问题,提出了采用矿用射频同轴电缆作为感应天线,进入高压配电装置内部进行馈电检测的传感器设计方案。与传统传感器相比,该新型传感器更稳定高效,能准确检测到高压配电装置负荷端的带电状态,从而精准判断控制器对机电设备的断电命令是否有效执行,降低煤矿因断电命令执行不到位导致的触电事故发生,为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方便对煤矿带式输送机生产系统的管理,实现数字矿山的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煤矿带式输送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系统采用西门子的PLC作为控制系统,组态王软件作为上位机监控软件。通过该系统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通过Internet网络获得带式输送机的工作状况,其中Web发布功能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整个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