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分析苏丹6区坍塌层位岩性,对比几种抑制性钻井液的抑制能力,研究KCl与硅酸钠之间的 协同作用,研制出一种新型强抑制性硅酸钠/KCl水基钻井液,详细介绍了这种新型钻井液体系的作用机 理、钻井液性能、现场应用情况。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新型钻井液可有效地解决该区钻井过程中存 在的技术问题,可满足现场安全、快速、经济钻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路,建立了重复压裂弹性变形方程以及裂缝扩展判据和裂缝流量公式。采用应变能强度作为判据,可以计算出压裂裂缝的扩展方向。裂缝的转向半径随着压裂液视粘度的上升而增大。根据低渗透油藏的生产特点和人工裂缝的渗流特征建立的油藏与裂缝渗流的数学模型可计算重复压裂后流体的采出(注入)量。进行了裂缝导流能力试验,研究了裂缝参数对重复压裂后的动态影响。重复压裂要取得理想的增产效果,一靠尽可能延长支撑缝长,增大泄油面积;二靠增大导流能力。大型重复压裂就是采用大砂量、大排量进行压裂,增大裂缝长度,采用高强度的支撑剂增大了压裂后油层的导流能力。对安塞油田长6层地质特征进行的重复水力压裂作了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3.
井壁稳定一直是影响钻井进度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油基钻井液一直是解决井壁稳定问题的首选,但因其成本高、环保性差而被成本更低、环保性更好的硅酸盐钻井液所替代.针对苏丹南部油田强水化分散的泥页岩地层,研制出了一种新型KCl/硅酸钠钻井液,该钻井液克服了传统的硅酸盐钻井液流变性控制困难、滤失量偏高等缺点,其防塌性能也明显优于原来在该油田使用的KCl/聚合物钻井液.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具有流变性易调、滤失量可控、配制维护简便等特点,使井下复杂情况大大减少,取得了很好的稳定井壁效果,值得其他地区钻进强水化分散地层时借鉴.  相似文献   
4.
安塞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重复压裂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初次水力压裂后产生的支撑裂缝周围会形成诱导应力场,进而改变原始地应力场,从而导致重复压裂的启裂改向,其延伸方向依然取决于地应力状态。通过改变围压条件进行的水力压裂模拟实验证实了重复压裂造新缝的可能性。安塞油田采用了重复压裂工艺,在老裂缝重张过程中加入暂堵剂进行封堵,形成高压环境,产生新裂缝并沟通部分天然微裂缝,随后加入支撑剂构建新的高导流裂缝体系,使泄油面积大大增加。现场试验的裂缝监测和效果分析资料证实产生了新裂缝。  相似文献   
5.
抗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使用Fann50SL型高温高压流变仪对抗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分析表明,该种抗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在高压下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和剪切应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降低趋势逐渐递减。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确定出钻井液在高温高压下遵循的流变模式--卡森模式,建立了预测井下高温高压条件下钻井液表观黏度的数学模型。计算表明,所建立的预测钻井液表观黏度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高密度钻井液在高压下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钻井液的表观黏度与温度呈指数函数关系。运用幂律、H B和卡森等流变模式对钻井液高温高压下的流变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时,建议最好选用卡森模式。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渭河断裂带地热井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及工程概况 1.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渭河断裂带属渭河地堑,呈“V”字型,为正断层。地壳微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为了合理开采地热资源,已钻多口地热水井。第四系秦川群组(0~500 m)地层以黄土夹砾石、粘土、粗砂及粉砂质互层为主;三门峡组(500~680 m)地层以粘土、粉砂、砾砂、中砂、细砂互层为主。第三系张家坡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描述聚合物溶液通过滤饼和油藏的不稳定流动的模型,并用它来说明端部脱砂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滤失规律。滤失速率取决于压裂过程中的压力分布,而压力分布又是压裂液性能和油藏地层特性的函数。展示了在压裂过程中停止裂缝延伸的时机。研究了安塞油田长6油藏构造应力场和裂缝导流能力,设计了端部脱砂压裂并评价了压裂液性能及端部脱砂压裂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区块强抑制性钻井液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延长组岩性复杂,钻进过程中常伴有严重的井壁失稳, 表现为掉块、缩径、部分井段井径扩大等井下复杂情况,极不利于提高该区块的钻井速度。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在室内对地层岩样的组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多种无固相钻井液体系进行了优化,最终提出两套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配方。现场应用证明,设计出的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配方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能使该区块的井壁失稳问题得到缓解,复杂时效平均值由上年的5.66%,降至应用后的1.74%;电测一次成功率由上年的74%上升到95%,收到较理想的效果。目前,该体系正在气田东部钻井现场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墨西哥湾 (GOM )的深海钻井通常以极小的孔隙压力和破裂压力梯度窗口而著称。在美国墨西哥湾地区深水钻井中 ,需要对当量循环密度 (ECD)进行严格控制 ,使之不超过地层的破裂压力梯度 ,进而减少井漏并使停工时间最小化。深水钻井通常使用合成基钻井液 (SBM )。在接单根时井底钻具的周围常常会发生大块岩屑沉淀现象 ,对此 ,现场操作人员和钻井液供应商提出了几项技术措施以提高井眼清洗效率和优化钻井操作。经过对各种情况下井眼清洗效率的研究 ,可以准确地预测当量循环密度及确定给定机械钻速下的安全操作窗口。这个结果随后在美国墨西哥湾地区两口深海井中应用 ,井深分别为 2 80 0ft和 880 0ft,采用的是合成基钻井液体系。文中提供了水力研究和现场试验的结果 ,并给出了今后钻深海井的一些推荐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