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东非鲁武马盆地始新统水道砂岩储层为深水沉积环境下的重力流沉积,水道复合体具有单侧迁移、多级别侵蚀充填的特征。应用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和三维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和技术研究水道复合体,厘清了水道复合体的沉积相与级别之间的关系,将始新统局部限制型水道复合体细分为3个亚相、3个级别和4个沉积期次,描述了4期复合水道的演化过程,分析了水道复合体的沉积单元类型、沉积期次以及距水道口距离对储集层性质的影响。鲁武马盆地始新统水道复合体由复合底层、主要限制水道充填和溢岸楔3种沉积亚相组成。水道充填沉积可以细分为水道复合体、复合水道以及水道3个级别。受底流作用影响,复合水道内部以及由早向晚演化的不同期次的复合水道间均呈现由北向南侧向迁移的特征,储集层类型以连片发育的叠置水道为主。始新统局限型水道复合体的储层性质与沉积期次、沉积单元类型和距水道口距离密切相关。砂岩储层主要发育于叠置水道和弯曲水道沉积内,叠置水道是最有利的储层类型。水道沉积越早、单砂层越厚,沉积越晚、物性越好,距水道口越近、储层厚度越大、孔隙度越低。泥质含量及渗透率随延伸距离变化关系比较复杂。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深化深水水道复合体沉积储层研究,而且适用于开发前期地质模型构建。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识别和预测孟加拉湾浅层气的分布规律,在弄清浅层气的成因、特点、油气成藏条件(浅层气类型、生储盖等)的基础上,通过对某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浅层气地震响应特征,明确浅层气的地震识别方法。结果表明,孟加拉湾浅层气为深水沉积中自生自储的构造-岩性复合型气藏,具有亮点、相位反转和低频等3种典型地震反射特征。在三维工区应用地震亮点技术、远近道振幅比较法、相位属性、频率属性、叠前AVO等技术方法进行了浅层气识别,预测成果与钻井结果吻合较好,为快速高效识别浅层气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AVO技术在孟加拉湾含气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加拉湾研究区砂体比较发育,主要为海洋深水沉积水道和朵叶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的亮点特征,横向变化快,但并非都含油气,因此开展油气检测在该地区尤为重要。本文利用Zoeppritz方程的Aki&Richards近似式和Shuey近似式反演了一系列叠前AVO属性体,如:P波速度、S波速度、P波阻抗、S波阻抗、截距(P)、梯度(G)、P×G、近道叠加数据和远道叠加数据、流体因子、泊松比等等。结合钻井资料进行正演模拟、流体替换及岩石物理分析,确定了相应的地震振幅响应特征,并计算了相应的AVO属性,为直接利用地震资料进行AVO油气检测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如果储层含气,振幅随炮检距的增大而增大,此外,P波速度、P波阻抗、λρ和泊松比变化较大,属于Ⅲ类AVO异常;如果储层含水,这些属性仅有微小的变化。本文优选了P×G、流体因子、泊松比、P波阻抗和λρ进行分析,在研究区发现了多个含气目标。  相似文献   
4.
孟加拉湾东北部上新统的深水沉积砂岩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气资源,已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新目标。为进一步明确该区深水生物气的勘探前景,综合利用钻井、地震和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深水沉积体系平面展布样式和内部结构模式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与油气成藏的密切联系,以及上新统生物气成藏地质条件,探讨了生物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孟加拉湾东北部低地温梯度及上新世大规模发育的深水沉积体系为生物气的成藏创造了条件,低地温梯度背景拓宽了生物气生成的深度范围;(2)上新世高速堆积的大型深水沉积体系不仅有利于富含草本植物的有机质远距离搬运,也有利于有机质快速保存,为甲烷菌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3)厚层泥岩夹局部层段发育砂岩(“泥包砂”)的沉积结构有利于孟加拉扇发育自生自储自封堵的“独立”生物气藏,储盖组合包括水道砂岩储层—水道充填/深海泥岩盖层、天然堤砂岩储层—天然堤/深海泥岩盖层、朵叶体砂岩储层—天然堤/深海泥岩盖层、块体搬运沉积砂岩储层—天然堤/深海泥岩盖层等4种类型;(4)宽缓的背斜构造提高了富砂质结构单元中生物气的聚集程度。结论认为,基于孟加拉扇平缓构造背景,识别...  相似文献   
5.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若开盆地上中新统-上新统深水重力流沉积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以海侵-高位域泥岩连续弱反射顶界以及大套水道侵蚀及朵叶体的底界作为三级层序界面,将上中新统-海底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上中新统、上新统及更新统-海底。以上中新统-上新统为重点研究对象,根据沉积单元的垂向组合特征,将上中新统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上新统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每个四级层序均表现为向上粒度变细、侵蚀减弱、砂岩减少的正韵律特征。三级层序界面基本上与该地区大规模海退相对应,四级层序界面基本上对应于小规模海退面。层序地层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构造抬升及气候的影响。海平面的周期性变化影响了沉积作用的变化,构造和气候控制沉积物供给量,供给量的不同造成不同四级层序叠加样式不同。此外,构造抬升对该地区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7~8 Ma,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增强了南亚季风,并使得剥蚀量增加,沉积物供给量增加,朵叶体及水道发育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塔北隆起区一间房组礁滩沉积体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北隆起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礁滩沉积体是目前塔河油田油气勘探向南扩展的重要目标,但由于礁滩沉积体通常隐伏于台地相大套石灰岩地层中,长期以来难以通过地震资料及已有的认识进行预测。文章利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通过礁滩层地震标定,一间房组及其上下地层的地震相及沉积相分析,建立了坡折带、礁滩沉积体发育带的地震识别标志,阐明了古隆起与坡折带及礁滩沉积体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地质模式。结果表明,对应于中奥陶世塔北古隆起的构造转折带发育的一间房组台内坡折带控制了礁滩沉积体的发育分布,位于该坡折带以北环绕古隆起呈带状分布的8个礁滩沉积体发育区块,将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优选目标。  相似文献   
7.
对于深水沉积盆地,由于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因素,有些区域内勘探程度低或无钻井,在此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寻找有利区带,提高勘探成功率是最迫切的问题.为此,运用无井反演和地震分频技术对西非某深水盆地进行了研究.地震分频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调谐振幅属性的对应关系来研究储层横向变化规律,经分频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其解释分辨率高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