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 故障诊断(1)故障现象 :不能透视 (可听到接触器吸合声 ,但mA表无指示 ) ,不能摄影 ,按下手开关 ,旋转阳极不转 ,计时器不工作 ,摄影高压接触器不吸合。(2 )检查 :打开控制台挡板 ,可闻到烧焦气味 ,Jd、Jf线圈可见烧毁痕迹 ,骨架变形 ,限时变压器B8、B9烧毁 ,限时器电源保险丝RD7熔断。2 维修过程(1)首先检修透视部分 ,发现RD3熔断 ,换上同规格熔断丝 ,按下透视按钮 ,透视高压接触器TC吸合 ,仍无X线产生 ,仔细检查 ,发现线绕电阻R4 0 断路 ,因无配件 ,在两端各用铜线扎紧 ,焊通铜线 ,试按下透视钮 ,mA表有指示 ,并在 0~5mA之间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以下简称塔里木油田)在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陆续取得重大突破。这与其超深层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超深井的逐渐增多,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仍需要持续升级、完善。为此,通过总结塔里木油田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其在超深层油气藏试油与储层改造方面取得的主要技术进展,并结合新的勘探开发形势与要求,指出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藏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油田已形成了一系列专项技术——超深高温高压气井安全快速测试技术,超深层、高含硫、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完井试油一体化技术,超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深度改造技术,以及超深层、高温高压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缝网改造技术,支撑了该盆地超深层油气藏的陆续勘探突破和持续高效开发;②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深度领域迈向9 000 m,储层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完井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面临着新的技术难题;③今后将围绕“可靠、安全、高效”的目标进行试油完井工具和工艺的持续升级和改进,需要不断完善储层改造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改造工作液和材料以及耐高温高压工具和装备,以支撑精细化缝网体积改造;④新形势下,为了满足井完整性的要求,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技术,同时建立套管磨损评价与地面管汇剩余寿命检测方法,以保障试油和储层改造工艺的顺利实施。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国内外超深层油气藏的安全高效建井与提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城管办主管园林绿化工作的副主任梁惠波在近日特别强调“绿化管理,必须走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法制化的道路”。 梁惠波说,要保护好绿化成果,美化好鹏城,作为主管部门,这“四化”是缺一不可的。他介绍说,多年以来深圳市基本是用传统的方式管理绿地。因此,管理水平一直上不去。从去年开始,他们一边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一边积极引进专业人才,调入经验丰富的园艺师。这样一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四化”打下了良好基  相似文献   
4.
区域应力场的应力方向是人工裂缝方向的普遍控制因素,多数人工裂缝方向沿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但构造、原生裂缝、介质间断面也会影响人工裂缝方向。在蒙古国塔木查格盆地及中国黑龙江省海拉尔盆地进行了大量的压裂裂缝监测,监测结果为油田布井提供了依据。监测发现,多数人工裂缝方向沿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但也出现一些异常方向的人工裂缝,异常方向人工裂缝的井通常高产。了解异常人工裂缝的形成原因,对提高压裂施工水平,应用压裂裂缝方向布井有重要意义。结合监测结果,探讨了监测区异常方向人工裂缝的形成机制,及有些人工裂缝方向异常的井高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超深高温高压储层逐步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部分,面临埋藏加深、压力增高、温度升高、物性变差,并含H2S和CO2等气体,对试油测试的安全性、高效性等提出新需求。文章结合川中、塔里木库车油气勘探试油新难点,介绍了超深高温高压含硫化氢储层配套技术新进展包括:形成试油封堵和试油完井投产一体化管柱单井试油周期平均节约12 d以上;研发全井无线地面直读技术,实现140 MPa/150℃下信号无线传输最大距离4610 m;研发175 MPa/210℃/170 h的超高温超高压射孔器材,解决了超高温条件射孔技术难题;发展140MPa的地面流程集中控制技术,完善试油作业井筒完整性评价软件及安全环保系统。以上技术在川中高石梯-磨溪、塔里木库车前陆冲断带等重点勘探区域应用230井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庆油田海拉尔油区井深、压裂后用抽汲难以返排压裂残液的问题,开发出适用于深井压后返排的水力泵排液工艺,将水力泵排液工艺成功地应用在深井压后残液的返排上取得了良好的排液效果,研制了与该工艺管柱配套使用的短型水力喷射泵、传压托砂皮碗,优选了工艺用封隔器。经现场应用表明,该施工工艺能够适用海拉尔油区深井压后残液返排的要求,避免了砂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跨隔压裂层与水力泵返排联作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大庆油田海拉尔地区部分井试完一层油后,上返压裂第2层时,不下桥塞封闭已试层,直接利用水力泵求产管串中的封隔器暂时封闭已试层,进行上部压裂层排液求产存在砂卡管柱的问题,开发了跨隔压裂层与水力泵返排联作工艺,并研制了和该工艺管柱配套使用的短型水力喷射泵,优选了跨隔用封隔器。经现场应用表明,该施工工艺在缩短施工周期的同时,实现了封层、求产一体化施工,避免了砂卡现象,操作过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