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期—寒武纪早期台盆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钻测井、地震和露头资料,从沉积、构造和岩溶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期—寒武纪早期台盆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利用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的残余厚度、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的厚度及麦地坪组的岩相分区特点综合确定了台盆的展布,并揭示其对灯影组天然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台盆区表现为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残厚小、上覆充填的麦地坪组与筇竹寺组厚度大、麦地坪组以深水相的含磷碳硅泥岩为主,平面上主要分布于青川—资阳—宜宾一带,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1灯影组一段、灯影组二段沉积期,四川盆地为一镶边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丘滩体发育,灯影组二段、灯影组三段之间的桐湾运动一幕作用形成了川西海盆的雏形,台盆与其两侧地貌存在差异;2灯影组三段沉积期,上扬子内克拉通由于拉张裂陷,形成了以磨溪、长宁、镇雄等为沉积中心的沉降带,控制着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灯影组四段沉积期,四川盆地演化为一内部发育台盆的镶边碳酸盐台地,灯影组末期的桐湾运动二幕作用使得四川盆地整体抬升遭受暴露,高部位风化剥蚀、低部位流体下切侵蚀,并使台盆区的范围达到最大;3寒武纪早期的麦地坪组为灯影组岩溶地貌基础上的第一套充填沉积,且平面上发育3个岩相区,麦地坪组与筇竹寺组之间的桐湾运动三幕作用对麦地坪组沉积后的地貌进行了局部改造;4筇竹寺组与沧浪铺组的持续充填,使四川盆地演化为一较平缓的碎屑岩缓坡。台盆的形成与演化不仅促进了其周缘灯影组四段台缘带优质储层的形成,而且控制着寒武系麦地坪组与筇竹寺组2套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环台盆灯影组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是最有利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庆南川地区三泉镇中奥陶统-上奥陶统的露头剖面进行连续的牙形石采样分析,确定了29属55种牙形石,建立了8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Baltoniodus norrlandicus带、Lenodus antivariabilis带、Lenodus variabilis带、Pygodus serra带、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带、Baltoniodus variabilis带、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和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带,其发育时代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晚奥陶世凯迪期。其中,可能缺失2期牙形石带及相应的地层,包括牯牛潭组顶部缺失与湖北宜昌地区黄花场剖面相对应的Yangtzeplacognathus protoramosus带,大田坝组与宝塔组之间缺失与黄花场剖面大致相当的Baltoniodus alobatus带。从中扬子的湖北宜昌地区向西至重庆石柱地区,再到上扬子的重庆南川-贵州习水地区,中奥陶统-上奥陶统由发育完整转变为在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中-上部缺失1期牙形石带及相应地层,在达瑞尔威尔阶的中-上部和桑比阶内部缺失2期牙形石带及相应地层。地层特征表明,中奥陶世-晚奥陶世上扬子地区曾存在古陆,而中扬子地区则一直保持了海洋的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3.
川中广安须家河气藏气、水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川中广安须家河气藏为孔隙-岩性型致密气藏。根据78口试采井数据分析,认为储层的孔喉构成了成藏过程中主要的疏导体系,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控制气、水的运聚和分布;构造在气藏后期改造中影响天然气的聚集,较低的构造幅度致使气、水分异差,气井普遍产水。气藏内可划分出富气区、次富气区及气、水同产区3类气水分布区,相应地提出高渗透带、单砂体及微构造控制的3种气、水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为一套以台地相为主的白云岩,过去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确定上寒武统的底界标志,导致对该层位的天然气勘探工作较为滞后。以岩屑碳氧同位素剖面的建立为依托,发现洗象池群中部存在着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且这一现象可全球比对,可作为识别芙蓉统(相当于上寒武统)的重要标志。进而结合电性曲线特征,确定了芙蓉统底界的划分标志,初步找到了解决芙蓉统划分难题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洗象池群沉积时该区古地貌为西高东低的缓坡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了一套西薄东厚的薄层—中厚层白云岩地层,纵向上可分4个层段;(2)四川盆地及邻区芙蓉统底界划分标志可以由碳同位素SPICE(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事件与电性曲线特征结合来确定;(3)芙蓉统底界的碳同位素标志是区域可对比的正漂移所对应的SPICE事件,电性标志是SPICE事件对应的洗象池群中部自然伽马值低峰,而岩性标志则是该自然伽马值低峰所对应的泥质云岩。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对该盆地及其邻区洗象池群的进一步细分并推进其沉积演化与储层分布规律研究,以加快对该层系的勘探步伐。  相似文献   
5.
以同位素组成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岩性与电性特征,利用测井旋回分析技术,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进行地层层序划分并分析沉积特征与演化规律。洗象池群可以划分为Sq1—Sq5共5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Sq1—Sq3保存相对较完整,层序Sq4与Sq5在寒武纪末期大面积剥蚀,展现出滇—川古隆起的特征。各三级层序均呈西薄东厚,显示出加里东古隆起是同沉积古隆起且台内古地貌为缓坡特征。层序Sq1同时发育高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其他三级层序主要发育高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发育短暂且局限。洗象池群沉积期在台内以缓坡型蒸发—局限台地的基本面貌发育,西高东低的沉积环境与台内微古地貌变化控制着沉积相的持续发育,其中开阔台地只发育在层序Sq1和Sq2,台内滩与台缘滩在层序Sq2和Sq3最发育。洗象池群在四川盆地周缘地区存在相对稳定且规模较大的黔东北—湘鄂西台缘带和具有迁移性且规模较小的渝北—鄂西台缘带。  相似文献   
6.
将中国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的植物群划分为5个组合,由早到晚为:Onychiopsis-Ginkgosibirica组合,代表层位为冀北地区和辽西地区的九佛堂组;Acanthopteris-Ginkgocoriacea组合,代表层位为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下含煤段和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RuffordiaDryopterites组合,代表层位为阜新盆地阜新组(水泉段除外)等;Ctenislyrata-Chilinia组合,代表层位为阜新盆地阜新组水泉段、蛟河盆地杉松组;早期被子植物组合,代表层位为延吉盆地大拉子组和松辽盆地泉头组。各组合的地质时期为:梁赞期到凡兰吟期,凡兰吟期至欧特里夫早期,欧特里夫晚期至巴雷姆期,阿普特期至阿尔比早期,阿尔比中、晚期。参28(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7.
李伟  刘静江  邓胜徽  张宝民  周慧 《石油学报》2015,36(5):546-556,563
近期在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而对于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的认识还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岩石学特征、地震剖面特征、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震旦纪末的构造运动与寒武纪早期的构造运动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认为桐湾运动是以整体隆升与沉降为特征,并发育三幕构造运动,即灯影组二段富藻层沉积末期的桐湾Ⅰ幕、灯影组二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Ⅱ幕与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Ⅲ幕,桐湾期的灯影组镶边碳酸盐台地还存在轻微裂化作用下的热液沉积。寒武纪早期的兴凯运动以裂陷为主,发育两幕构造运动,即麦地坪组沉积期的兴凯Ⅰ幕与筇竹寺组沉积期的兴凯Ⅱ幕,兴凯期的上扬子碳酸盐台地遭遇较强的裂解,热液作用普遍较强,但至兴凯Ⅱ期时,裂陷活动主要发生在川南—黔北地区,川中—川北较弱。桐湾期的隆升剥蚀不仅控制了三大岩溶风化壳的发育,且其形成的绵阳—宜宾—会东巨大侵蚀沟谷控制了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的泥岩与页岩为主的碎屑岩沉积;兴凯运动不仅控制了有利烃源岩的发育,且与桐湾运动一起控制了有利源-储配置区的分布。因此,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早寒武世发育两类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前者主要促进了储层的发育,后者主要促进了烃源岩的发育,二者共生组合形成了震旦系与寒武系的良好油气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