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庄次凹边缘断层坡折带对油气成藏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加深凹陷边缘断层坡折带对油气成藏作用的认识,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对东庄次凹油气藏的分布及成因进行报分析。认为位于南阳凹陷东庄次凹北部边缘的东1层断层,在H2^2-H3^1层序发育期具有同沉积性质,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凹陷边缘断层坡折带。该断层坡折带控制着低水位体系域的发育范围及层序的构成。坡折之上仅发育高位及湖侵体系域,且层薄,坡折之下地层厚度明显加大。在H2^2-H3^1层序低位域发育水下扇、盆底扇等,这些低位砂岩复合体直接插入较深湖相泥岩中,油源条件好,断层是良好的油气输导体系。断层坡折带是油气藏聚集的有利地带,也是陆相断陷盆地隐藏油气藏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制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追  孙冲 《河南石油》2001,15(2):11-14
次生孔隙在我国陆相湖盆碎屑岩储层中占有很大比例,主要类型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胶结物内溶孔和裂缝等。通过研究认为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有4种:(1)与有机质热演化有关;(2)与大气水渗滤作用有关;(3)与深部地质作用有关;(4)与构造作用有关。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方向为:(1)晚成岩阶段A亚期为主,为B亚期的砂岩段中。(2)沉积间断面附近。(30有深大超壳断裂活动区。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的研究对焉耆盆地,泌阳凹陷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三段现多处于晚成岩阶段"A"亚期─"B"亚期,与成岩圈闭形成关系较密切的成岩作用为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常见的胶结物以碳酸盐的分布最广、含量最高,溶解作用以晚期深埋溶解作用为主,表现为由有机质演化产生的酸液对碳酸盐胶结物、长石等的溶解.成岩圈闭形成的关键在于遮挡层的存在,核桃园组三段砂体相带多变,不同部位的胶结、溶解作用有所差异,在晚成岩"A"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同时进行,常在扇体中部分支河道砂体主休部位发生溶解,而在侧缘、端部及上翘方向发生沉淀胶结,形成胶结遮挡带.根据成岩圈闭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3大类,即与岩性尖灭有关的成岩圈闭、与断层有关的成岩圈闭、透镜型成岩圈闭,并可进一步细分为9个亚类.影响成岩圈闭形成的因素有沉积相、溶蚀作用、成岩作用、流体性质、断层作用及排替压力等,其中以沉积相、成岩作用及流体性质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层系致密砂岩普遍含油气,油气分布不像常规油气藏那样严格受圈闭条件控制,油气藏也未发现有统一的油气水界面,这是由于成岩作用演化到一定阶段后,在水层的低部位形成了一个相对成岩作用较强带,虽不能完全起到遮挡或封堵作用,但它降低了储层的导流能力;同时,油气显示层中烃类成分不断裂解,新的油气又不断注入,形成了"深盆油气藏",该气藏具有"三层楼一夹层"特征.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平台的烟田连作的查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勇奇  赵追  张学霞 《遥感信息》2007,(6):45-48,I0005
尽量控制烟草生产的连作,逐步建立烤烟合理轮作制度,实施划片轮作,才能实现用地与养地有机结合,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烟叶产量、质量,增加种烟效益。而只有对烟草种植田块进行查询,得出连作烟田的基本信息,才是控制烟草生产的连作,逐步建立烤烟合理轮作制度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如何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平台支持下进行烟草连作区查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4D产品(DEM、DOM、DRG、DLG)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将4D产品通过空间数据库引擎 ArcSDE存储在大型商业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8i中。在Oracle中可以建立不同的关系表来存储一些4D 产品。由于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符合OpenGIS规范,这将增加空间数据的互操作性,并能使GIS融入 IT技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层序地层学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颇具生命力的新兴学科。文中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层序地层学形成的4个阶段,从陆相层序的成因、控制因素、层序及体系域模式、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等方面介绍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领域,着重分析了在隐蔽圈闭预测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层序地层学下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为一南断北超式箕状凹陷.核桃园组沉积时期为凹陷的主要断陷期,深凹区形成了巨厚的生储盖组合及3大类9亚类油气藏.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均围绕生油凹陷呈环状分布,由浅至深,分别为稠油、正常油和凝析气藏.因凹陷北部为一长期抬升的继承性斜坡,为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所以该区为油气的主要富集区.区内的两组断裂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有利于形成断鼻、断块油藏.核桃园组三段的厚层泥岩为该凹陷的区域性盖层,油气藏均分布于此泥岩段之下.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油气系统分析方法,从生、储、盖、圈,成藏等方面对焉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从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三方面对烃源岩进行评价,认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泥质岩是好生油岩,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中等生油岩,而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为较差生油岩;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地层是盆地内的主力油源层,三工河组为主要含油气层段,中下侏罗统地层中发育的暗色泥岩是良好的盖尼,它们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盖,圈配置关系,根据圈闭成因分类法,可将盆地内油气藏划分为7种类型:(1)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2)断鼻油气藏;(3)断块油气藏;(4)地层油气藏;(5)砂岩透镜体油气藏;(6)断层一岩性油气藏;(7)背斜油气藏,提出焉耆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为燕山期,喜山期两期生油,两次运移积聚成藏,燕山期形成的油气藏于喜山期发生再调整分配,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0.
将分形技术用于地震勘探中的储层解释是一个新课题,根据分形理论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原理,利用井约束地震速度分形反演技术可以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文章提出了具体的井约束声波曲线速度分形反演方法和实现流程。以新疆焉耆盆地实际资料为例,利用分形理论对波阻抗曲线在实际测井曲线的约束下进行分形计算,得到一条近似的声测井曲线和一组分形参数,把这一组分形参数延拓至整个目的层段,所内插出的声波曲线和实测的声波曲线有较高的相似性,能得到较精细的声波约束分形反演剖面,其薄层分辨能力可达到5~1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