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针对研究区稠油与沥青、正常原油、凝析油、天然气等流体性质复杂的问题,对常规测井资料而言,难以用单一的方法对其进行解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电阻率-孔隙度交会法、电阻率径向比值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流体特征指数法、电阻率比值法和核磁共振T_2谱形态比值法,弥补了无法准确识别稠油层的问题。结果表明:多种方法相结合后,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常规油气层、水层,而且能精确识别稠油层,为后期勘探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同一井次裸眼井和刚下套管后的两次中子寿命测井资料的分析对比,说明完钻后,在裸眼井中进行中子寿命测井资料没有真实反映地层的信息.下套管后马上进行中子寿命测井,计算的饱和度也不全是真实的地层信息,此时侵入影响未完全消失,得出利用中子寿命测井的最佳时机是下套管后等地层恢复一段时间测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长庆油田区域地层低渗透层与大孔道地层共存,吸水剖面测井资料有效采集及解释困难,难以确定分层吸水量。从注水井井筒压力系统出发,分析水流过程中各阶段的压力损失及吸水层位的渗流特点,确定影响测井采集的敏感参数;从注水量调节和大孔道地层特点两方面对吸水剖面测井资料采集影响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粒径同位素。结果发现,注水层压差大,同位素迅速进层,造成测量失真;注水层压差小,同位素难以进入地层,造成井筒污染,使得采集到的资料与实际注水情况不符,油田水驱效果降低。合理的注水层压差可将同位素带入到储层位置,减小对储层的破坏,是成功测井与储层保护的关键。该分析能够提高吸水剖面测井解释成果的准确程度,揭示层间层内矛盾,评价水驱效果,为低渗透油田开发后期有效治理提供措施依据。  相似文献   
4.
PNN(pulse neutron neutron,脉冲中子-中子)测井通过探测热中子的方法消除了伽马探测方法的本底值影响,保证了Σ(地层俘获截面)曲线的准确性。PNN测井曲线和裸眼井电阻率曲线反映的同是地层信息,通过建立未射孔层段地层俘获截面曲线与裸眼井地层电阻率曲线的关系特征,反演射孔层段的电阻率,得到射孔层段的真实电阻率,再进行饱和度求取。地层俘获截面曲线校正后得到的电阻率曲线在部分射孔层段表现出电阻率普遍减小的特征,含气饱和度降低明显,可定性判断为该射孔层段随着生产的进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循环注气XY凝析油气田注产剖面测井特性的研究,提出并建立注气井刻度法产出剖面测井解释方法和模型。研究分析23口井注气井干气密度值与温度、压力数据关系,拟合出干气密度值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式,应用Standing公式计算的凝析油地层体积系数推算出井下凝析油的密度值。干气的体积系数利用地面干气密度值与计算出井下干气密度值的比值确定。在1口凝析油气井产出剖面测井解释实例中计算出的油、气单相误差在9%以内。该方法为循环注气凝析油气田产出剖面测井解释提出新的解释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肖圣  秦泓江  赵勃权 《测井技术》2005,29(4):359-360
测井仪器与地面测井设备间合适的湿对接工艺是成功完成钻杆传输测井的关键,尤其是在大斜度井或水平井测井施工中这一问题最为突出.针对这一难题,讨论了设计更为先进的钻杆传输测井系统的可能性,并提出2种方案进行讨论.第1种方案设法摈弃常规的旁通短节过孔橡胶或钢质密封工艺,而采用生产测井中使用的防喷头流管工艺对旁通短节过孔进行密封,以通过动态地调节高压密封脂的注入压力来提高旁通短节的密封性,从而可以在湿对接过程中使用更高的泥浆循环泵压;第2种方案采用改进后的用于水平井生产测井的爬行器,使其完成钻杆传输测井中的湿对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