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佳地区佳木河组二段一砂组致密砾岩储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试油气结果不理想,储层“甜点”区分布规律不清。基于录测井、分析化验以及叠前三维地震等多种资料,建立地质“甜点”与工程“甜点”判别参数,揭示“甜点”特征与采气能力相关关系,优选“甜点”表征参数,进行储层“甜点”预测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佳地区佳木河组二段一砂组储层为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的致密砾岩储层,渗流条件整体偏差。致密砾岩储层脆性指数普遍大于60%,储层可压性好,更容易获得高产。“甜点”区储层具有低伽马值、高电阻率、低密度、低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值、较高孔渗,高含气饱和度,低纵横波速度比、低波阻抗以及脆性指数值较高的特征。依据储层综合评价分类特征结合纵横波速度比、孔隙度及脆性指数参数反演结果识别刻画2类“甜点”区分布范围,其中Ⅰ类“甜点”区分布在扇三角洲内前缘相带中的中佳7—新光1井区,总面积达50 km2;Ⅱ类“甜点”区主要分布于中佳7—新光1井区外围区,面积达48 km2。部署在Ⅰ类“甜点”区的ZJHW201井获得日产70×104 m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非常有利的勘探区带。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和单井相分析等,明确了石南13井区三工河组二段二亚段一砂组(J1s22-1)为多期叠置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J1s22-1砂组具有2类砂体结构单元,分别为水下分流主河道结构单元和水下分流河道侧翼结构单元,前者自底向顶砂岩粒度变粗、单期砂体厚度变大、物性越来越好,后者自底向顶砂岩粒度变细、单期砂体变薄、物性变差。精细油藏解剖和失利井分析表明,水下分流主河道结构单元顶部砂体的储集性能远远好于侧翼结构单元顶部砂体的储集性能,这一因素是控制石南13井区油气藏的关键。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地震属性研究和单井相分析,刻画了水下分流主河道砂体的发育区,论证并部署了和8预探井。在和8井目的层的试油中获得了产量8.29t/d的工业油流。钻探结果与预测一致证实了地质认识的正确性,揭开了陆西地区三工河组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富台潜山凤山组现今地应力特征,根据钻井诱导缝走向及井壁崩落方向对其现今地应力方向进行判断,并通过测井资料及经验公式计算得出关键井现今地应力。通过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并建立有限元模型,以关键井地应力为约束条件,对研究区凤山组现今地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现今地应力场对裂缝有效性的影响,进而预测有效裂缝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富台潜山凤山组水平最大主应力为90.6~181 MPa,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水平最小主应力为61.9~110 MPa,为北北西—南南东方向。断裂带为应力低值区,东、西两侧低洼地带为应力高值区,背斜核部为应力分布稳定区,背斜两翼存在应力变化梯度带。北东东—南西西方向为研究区凤山组有效裂缝优势走向,有效裂缝发育最有利地区为背斜核部,其次为背斜两翼,东、西两侧低洼地带则不利于有效裂缝的保存。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1区三叠系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单元研究是深化和发展油藏表征的关键,对揭示剩余油分布规律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建立河流相及三角洲相流动单元类型划分标准以及判别式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1区三叠系油藏的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研究了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流动单元与储层构型及剩余油的关系.结果表明,塔河油田1区三叠系储层流动单元可划分为E(极好)、G(好)、M(中等)和P(较差)4种类型,其中E型和G型流动单元分布面积较大,M型和P型流动单元分布面积较小,同时流动单元的层间差异和井间差异明显.E型流动单元与横向砂坝分布范围一致,G型流动单元与河道沉积及纵向砂坝分布相对应,表明储层构型与流动单元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E型和G型流动单元剩余油较富集,是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向,M型流动单元是剩余油挖潜的次要方向,P型流动单元剩余油地质储量有限,挖潜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1 区三叠系隔夹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塔河油田1 区三叠系地质特点,处理了该区37 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并对分布于研究区内 的隔夹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共划分出3 个油层组、11 个小层、10 个层间隔层和26 个层内夹层。 该文对小层间的隔层及小层内夹层的平面展布和横向展布进行了描述,并对隔夹层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的 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主力储层间的隔层延伸较长,厚度稳定,底部剩余油富集;主力储层内 的夹层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值较高,剩余油富集程度高。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前哨低凸带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油气显示活跃,勘探程度低,潜力较大,为中深层储层,砂体类型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针对该类储层埋藏深、砂体薄、侧向叠置,预测难度大的问题,结合去砂技术储层预测方法,利用逐层去砂实验、模型正演、迭代反演等技术手段进行目标识别,对岩性体边界进行精细刻画,识别出14个岩性圈闭,部署预探井1口,试油获得工业油气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达巴松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以河流相储层为主,但其砂体发育特征、模式及平面展布规律尚不明确。以沉积模式为指导,采用地质、地震一体化的属性聚类分析技术对三工河组河道型储层砂体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通过砂体井震精细标定、解释和沉积相精细分析,明确了沉积相类型为远源中-细粒、较强水动力曲流河,储层砂体类型为边滩、天然堤和决口扇砂体。优选出5 种相关性最好的属性并进行聚类分析,明确了砂体具有中等弧长、低瞬时频率和中-高振幅的定量特征。预测结果符合程度良好,有效地指导了该区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碳酸盐岩潜山不同级别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观察并统计了渤海湾盆地富台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心裂缝特征,以裂缝开度和流体在裂缝中流态为依据将富台潜山裂缝划分为3个级别,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出各层位不同级别构造裂缝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富台潜山奥陶系储层构造裂缝可以划分为大裂缝(开度大于1.0mm)、中裂缝(开度为0.5~1.0mm)、小裂缝(开度小于0.5mm)。不同级别裂缝分布主要受到构造部位、断层和岩性控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大裂缝主要在八陡组、上马家沟组和下马家沟组的背斜核部及断层附近发育,中裂缝主要在背斜翼部及冶里组—亮甲山组发育,小裂缝在研究区发育较少,零星分布于八陡组和上马家沟组。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大量的次生油气藏,以埋藏浅、物性好、建产快、产能高为特点,是寻找高效油气藏的重点探区。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结合恢复的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明确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原生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期在早白垩世,次生调整的成藏期在古近纪末期。通过恢复早白垩世(原生油气成藏期)侏罗系的构造,结合成藏要素的时空耦合关系以及油气包裹体丰度、储集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揭示出莫索湾、陆南和陆梁古鼻状构造是侏罗系原生油藏的主要聚集区。综合原生油藏的分布和古近纪末期(次生油气调整期)的构造特征,深入剖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的成因机制和输导要素,构建了次生油气藏的4类输导体系,明确了各类输导体系的作用区域、成藏层位、目标类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模式。在成藏模式的指导下,结合输导体系的差异性,将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划分为4类成藏区,其中,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石东凸起和石南鼻状凸起是未来寻找高效次生油气藏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