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冲爆燃压裂利用火药做功于压裂地层,改善井筒附近地层渗流能力,施工工艺成熟,成本低。研究开发了PFGun脉冲爆燃压裂与射孔联作工艺技术,管串结构为射孔枪和压裂枪单元式组合,一趟管柱中将射孔枪和脉冲爆燃压裂枪组合,利用炸药爆轰和火药燃烧的时间差,点火起爆后先射孔形成孔道,随后火药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孔道进入地层压裂。使用PropFrac软件模拟评估施工安全性及作业效果。在长庆油田注水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施工简便,效率高,井下无落物,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发展,水平井开采呈日趋上升之势,射孔作为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主要完井方法,其工艺技术也需要不断跟进完善。文章通过对长庆油田近几年的水平井射孔施工进行了分析,为射孔器的相位设计、起爆方式选择、校深定位以及施工注意事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FCT-2型钻进式井壁取心器概念及应用方法,汇总了FCT-2型钻进式井壁取心器在长庆油田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以解决FCT-2型钻进式井壁取心器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内置式复合射孔器主要分为压垫密封和盲孔密封2种类型.压垫密封复合射孔器的密封胶垫粘堵在泄压通孔上,在运输、储存和施工过程中密封胶垫被破坏会发生井下事故.通过试验证明,射孔弹产生的爆轰压力可迅速冲开密封胶垫,增效药燃烧后产生的高能气体从射孔肓孔和泄压盲孔同时排出.盲孔密封复合射孔器的泄压盲孔在射孔枪未起爆穿孔前承受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长庆油田大规模水平井勘探开发模式的实施,利用桥射联作工艺进行储层改造的工作量逐年增加.为满足长庆油田主体市场的需要,开发了基于工厂化桥射联作的施工工艺.介绍了工厂化桥射联作工艺的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阐述复杂井眼泵送技术、模块化射孔枪等核心技术工艺特点及其在实际中取得的技术进步.研发了可溶球座、井口远程快速连接工具等配套设施.2015-2020年在长庆油田的规模应用表明,工厂化桥射联作工艺在现场施工中起到了提速增效作用,满足了生产实际需求,可为其他油田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液压式电缆桥塞座封工具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案以及现场应用情况。液压式座封工具通过液柱压力可以实现桥塞座封,动力来源为井内液柱压力,不需要民爆物品,与目前采用火药燃烧提供动力源的座封工具相比较,不仅消除了民爆物品给生产组织带来的不便及安全隐患,而且使用后不会产生工业废料,更加安全环保。为油气田电缆座封桥塞的封层需求提供不同的工艺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动力旋转定方位射孔技术的系统原理、结构、安全辅助设计和旋转角度的计算方法.动力旋转定方位射孔技术将动力旋转仪器与定向射孔器结合在一起完成定方位射孔施工作业.作业中不需要用陀螺仪测量井眼或射孔器的方位,它通过电缆输送的方式,在地面控制动力旋转仪将定向射孔器旋转到射孔方位上进行射孔.该工艺定方位准确,容易操作,一次下井即可完成旋转定方位和射孔作业.该技术满足了油田快速产能建设形势下对定方位射孔工艺的需求,尤其对水平井多簇定向射孔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射孔技术作为完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试油技术的主要环节,是利用高能炸药爆炸形成的射流射穿油气井管壁、水泥环和部分地层,建立油气层和井筒之间油气流通道的一种技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复杂的储层类型以及多样的油气井完井工程对射孔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不同的需求,近些年来射孔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介绍了油气井射孔工艺技术的现状以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分级点火技术能满足现场油气田射孔作业分层射孔、分层压裂的需求。介绍了可编址电子开关与射频安全雷管的基本原理,通过两者结合实现油气田射孔安全分级起爆。它采用一次下井、多级枪串连接结构、单芯电缆输送射孔的方式,在井内依次对不同层位进行射孔;现场应用中与防射频雷管相结合,利用可编址电子开关控制点火顺序,满足了点火操作安全可靠的要求,可以避免外来电流等造成的意外点火。  相似文献   
10.
感应测井仪是现在使用比较频繁的一种电法仪器,刻度是一支仪器测出优等曲线的前提,文章就是以EIlog系统中使用的DIF5520感应仪器为基础,从感应仪器测井的基本原理出发,从线圈系和电子线路两个角度阐述了仪器刻度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