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半再生化重整装置在原料的预处理及重整反应,分离两方面,在工艺流程和设备上的改进,分析研究了预处理及重整生成油液体回收的流程及控制方案。还介绍了两种流向的重整径向反应器-上流式中心管反应器和下流式中心管反应器,并建议半再生催化重整装置应采用上流工中心管反应器。  相似文献   
2.
半再生催化重整装置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能耗很大的重整装置的能耗情况,认为重整反应部分的能耗占装置总能耗的比例最大,而在单项公用工程消耗中燃料能耗占装置能耗比例最大。还分析了改变重整反应参数对装置能耗的影响,并提出了降低能耗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高硫中质原油加工为例,从对原油的适应性、全厂装置构成、公用工程消耗及能耗、产品结构及性质、环境保护、投资及经济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渣油沸腾床加氢裂化技术对炼油加工总流程的影响。通过与渣油固定床加氢处理技术的对比分析,表明渣油沸腾床加氢裂化方案在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S Zorb技术国产化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脱硫S Zorb技术在原国内外装置运行中暴露的问题,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在S Zorb技术国产化改进过程中结合在炼油与化工工艺与工程技术方面积累的工程设计经验和专有技术进行技术移植与创新,首批7套国产化装置顺利建成投产,剂耗、能耗、开工周期等普遍优于原有装置,初步形成新一代S Zorb技术,为中国石化汽油质量升级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催化重整的加工能力将面临一个大提高时期 ,在老装置改扩建和新装置建设中 ,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①新建装置究竟选择半再生重整工艺还是连续重整工艺 ,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对重整汽油辛烷值和氢气产量的需要 ,装置规模也是重要因素。UOP公司和法国石油研究院的两种连续重整技术的水平相当 ,选择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建议推广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逆流移动床重整”技术。②在老装置改扩建中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尤其是投资较高的加热炉和压缩机 ,处理量提高的幅度应以少更换或少改动高投资设备为原则进行确定 ;半再生重整装置改为连续重整时 ,可采用分步实施的方法。③应重视扩大重整原料来源、应用新型设备 ,以及合理利用以前建设的而目前面临淘汰的小规模半再生重整装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芳烃抽提装置中回收塔上部,塔盘气体体积负荷很大,液相体积负荷非常小的问题,对其采用填料和塔盘的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采用填料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还提出了对老流程的修改调整方案,以改善回收塔内的气、液相负荷分布。  相似文献   
7.
从技术经济特性指标入手,剖析汽油吸附脱硫(S ZORB)装置在投资、成本、财务效益、行业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特性,对降低该装置操作费用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装置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巨大的行业与社会效益的来源与构成。  相似文献   
8.
经过首批7套国产化装置的应用和验证,第二代S Zorb工艺与工程技术可靠性大幅提高,长岭分公司1.2 Mt/a装置创造了连续运行超过40个月的工业记录.介绍了国内S Zorb装置工艺与工程技术改进与创新情况,对国内S Zorb装置自2012年以来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第二批装置的剂耗、能耗、辛烷值损失等指标更加先进,完全能够满足炼油厂生产国Ⅴ车用汽油时长周期稳定运行的要求,装置的建设成本和操作费用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能耗很大的重整装置的能耗情况,认为重整反应部分的能耗占装置总能耗的比例最大,而在单项公用工程消耗中燃料能耗占装置的能耗比例最大。还分析了改变重整反应参数对装置能耗的影响,并提出了降低能耗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降低反应压力能提高重整的液体收率及氢产率,产生的经济效益明显。目前我国半再生重整装置的生产负荷率低,且反应压力大多为1.4MPa左右,有进一步降低的潜力。今后还要建设一大批重整装置,应该采用低压方案,以提高重整装置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