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依据实际道路交通量参数进行室内模拟并检测路面抗滑性能变化情况.首先,室内成型与北京市怀柔区杨雁路路面类型和技术指标相同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其次,结合实际交通量参数利用MMLS3小型加速加载设备进行交通荷载模拟;最后,在不同测试周期下测试其抗滑性能.结果 表明,在长期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抗滑性...  相似文献   
2.
元城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开发较早的油田之一,边底水发育,采出液组分复杂,H_2S、CO_2溶解性气体含量高,油井套管腐蚀速度快,严重影响了油井正常生产。通过以元城油田采出水为基液,开展了H_2S、CO_2、O_2单一气体和三种气体共存状态下,不同浓度对油井腐蚀速度的影响情况的分析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认识:H_2S、CO_2单一气体腐蚀速度存在极限值,含氧后钢腐蚀速度随含氧量增加而增加;另外,在三种溶解气体共存体系中,起主要因素的是H_2S,其次是CO_2和O_2。  相似文献   
3.
元城油田白246井区投产初期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发,2014年实施油井转注注水开发后,压力保持水平仍较低,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产油量下降。为减缓油井产量递减,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稳油控水综合治理对策研究。针对地层能量不足的状况,通过优化合理注采比,实现压力恢复;针对采液强度过大,含水上升过快的情况,通过确定合理的采液强度,实现稳油控水;针对局部注采不完善的状况,通过重复压裂、水淹井复产、完善和恢复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按照以上综合治理对策,数值模拟研究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含水率略有上升,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由12.37%提高到14.29%。  相似文献   
4.
华庆油田元284水平井区是典型的低渗、低压油田,属于超低渗透油藏。本文以建立有效驱替为目的,研究得到元284水平井区形成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的相关图版。在建立的有效驱替图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形成有效驱替的主控因素,制定相应的分区调整对策。此研究可为超低渗油藏水平井开发的有效驱替分析和开发政策调整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近井区压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径向稳定渗流方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压力损失程度。研究表明,在地层中任一点到井轴的距离约为1/8地层半径的近井范围内,压力损失接近70%,进而造成井底附近岩石裂隙严重形变,渗流规律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和气体的析出,原油对蜡的溶解能力下降,油井结蜡在所难免。在人工投加化学药品进行油井清防蜡时,由于受天气、人员技能及责任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针对此类问题,研制了数字化多井口加药装置,该装置安装在丛式井组上可实现一机多井冲击式加药,操作管理人员在远程可随时观察药剂的注量和存量,可根据需要调整药剂的加注流量,并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数字化系统油井载荷变化情况,实施自动加药,现场试验效果较好,实现了油井环空投加化学助剂的定量化、持续化、可控化、数字化、无人化,为油井清防蜡工艺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石油的主要成分中溶有一定量的石蜡,在开采过程中,溶解的石蜡以结晶体析出,经过聚集,最后沉淀在固相表面上,即通常所说的“结蜡”。由于油井结蜡,使抽油机载荷增加、故障率增多、油井产量下降、泵效降低,严重的导致抽油杆卡泵、油管堵死,不但影响采油时率、缩短油井免修期,且修井成本增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管柱的清防蜡。  相似文献   
8.
针对华庆油田气油比较大,产量较低,套管压力难以准确控制的现象,分析了套压反复升降法增产的理论依据,确定了生产压差与产量的对应关系,并通过理论与现场实践的结合,找出套压控制影响因素,达到油井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各大油田在井筒热洗清蜡过程中普遍存在热洗液倒灌储层,易造成储层堵塞的现象,针对此问题,研制了防倒灌回洗阀,该装置主要由反向密封皮碗及单流阀组成,成本低、结构简单,现场试验表明,该装置热洗液返排率达到94%以上,可有效防止热洗液倒灌地层。  相似文献   
10.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依靠铸体薄片、压汞资料、电镜扫描及测井资料等各种储层研究的实验和技术,研究了华池地区长6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特征以及成岩作用等储层特征,并建立储层分类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华池地区长62储层主要发育极细-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碎屑组分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屑。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含少量晶间孔和微裂隙,其中溶蚀孔以长石溶孔为主,面孔率平均为2.40%。孔喉结构为小孔细喉型,孔隙度平均为9.15%,渗透率平均为0.15 m D,属于低孔-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本区原生孔隙减少的重要原因,而溶蚀作用形成的溶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孔隙空间,增大储层物性。华池地区长62储层根据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划分为4大类,其中Ⅰ类储层最好,多发育于主砂体带中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