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3年在马北地区钻探了马北1井、马北2井、马北3井获高产工业油流后,2004年又相继钻探了5口评价井,并有良好的油气显示。本文通过对马北一号地区(主要针对主力油层E3^2层位)储层敏感性分析,认为本地区储层属敏感性储层,储层中存在诸多潜在伤害因素,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和改善油层的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核磁共振T2谱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岩心的孔喉大小、分布及岩心中流体的分布状态、可动流体含量等信息,是研究孔隙结构及流体分布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而渗流实验是研究储层渗流能力、残余油分布、驱油效率等重要的开发实验。结合油–水两相渗流实验和核磁共振T2谱,用MnCl2溶液(锰水)对岩心进行驱替,发现用锰水驱替后可以较好地屏蔽岩心中水的核磁信号,且锰水驱替相比于锰水浸泡具有更好的屏蔽效果,锰水驱替实验还可以反映出饱和油和残余油的核磁信号,为研究残余油的分布提供一种较为直观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薄片鉴定、X-衍射、岩石压汞及物性分析,对昆北地区切十六井区E1+2储层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昆北地区切十六井区E1+2储层物性为中低孔隙度和中低渗透率储集空间,岩石颗粒相对较粗、分选差,胶结作用不强,泥质杂基和压实作用使该区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由于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使得岩石孔隙较不发育,微孔隙较多,面孔率低。喉道和孔隙非常微小,孔喉连通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在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可能引起地层伤害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有外来流体的浸入,如油井的射孔、压裂酸化、修井作业及其它井下施工作业。内在因素有储层流体、粘土矿物等。而结晶的自生粘土矿物是引起地层伤害的最重要的因素。本文通过对切六号构造储层特征、粘土矿物、敏感性分析,认为切六号构造储层中存在诸多潜在伤害因素,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如果注入水与地层岩石配伍性差,储层岩石中的粘土矿物就会发生膨胀、分散等地层伤害问题,造成注水井吸水量下降,注水无法正常进行。针对七个泉油田储层岩石中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等水敏性粘土矿物含量较高、注水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粘土稳定剂的注入方式实验评价。通过对粘土稳定剂的三种注入方式一逐级降浓度注入方式、段塞注入方式和低浓度恒定注入方式进行分析评价,认为逐级降浓度注入方式效果较好,岩石渗透率损害小,可应用于七个泉油田的实际注水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