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合东濮凹陷地质特点,探讨研究了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东濮凹陷油气源岩发育,泥岩裂缝发育,泥岩裂缝油气成藏有着较好的成藏条件,是一种新的油气藏类型,有着良好的勘探前景,同时对泥岩裂缝油气藏在东濮凹陷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指出高压区及超高压区,盐岩分布区,构造转换带是寻找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层系上,沙三^2-4是勘探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层系,一些稳定的泥,页岩标志层也是寻找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海洋深水浮式钻井平台上应用低密度钻井液技术 ,巴西石油公司与其合作者共同开发出了可在钻进时将气体从钻柱注入以减小钻井液有效密度 ,并在低压下从隔水管安全返出的新设备。这些新设备包括外隔水管旋转控制头、螺旋式多相分离器、充氮薄膜装置、随钻测井装置、钢碗总成、轴承密封总成以及外隔水管旋转控制头系统软管。分别介绍了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相关工作参数。最后对低密度钻井液技术未来的应用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斜井钻机技术在 90年代初期得到发展 ,当时Precision钻井股份有限公司与PanCanadian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新型斜井钻机。其钻杆长 4 5ft (13m ) ,被称作“超长单根” ,比标准钻杆 30ft (9m)长 ,因此钻机灵活性大、作业能力强。新型斜井钻机还具有远程控制能力强、安全性好、钻井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 ,并在现场应用中得到了好评。这一新型设计是稠油钻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型斜井钻机在钻井时间和作业成本上都节省很多  相似文献   
4.
濮城油田特高含水期高压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濮城油田特高含水期高压分层注水工艺存在的不足,研究开发了新型偏心分层注水技术和液力投捞分层注水技术,现场应用表现该技术能解决现场多级高压分注和斜井分注工艺技术,基本解决了濮城油田特高含水期不同井况分层注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盐酸解卡在开窗侧钻小井眼中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管开窗侧钻小井眼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发生卡钻事故的几率较高,另一方面目前处理小井眼事故的配套工具还不完善,致使处理事故的方法极大地受到限制,严重地影响了小井眼施工速度,在WC51-180井施工中,采取盐酸解卡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该井中的键槽卡钻问题,为小井眼事故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叙述了盐酸解卡在现场的具体施工过程和认识,并指出现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温高压条件下钻井液当量静态密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温高压井中,钻井液密度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较大,如果按照钻井液地面物性参数来计算井底静压则会产生较大误差,在孔隙压力与破裂压力差值很小的井中,可能会产生井涌、井喷或井漏等井下复杂情况或事故.从井筒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入手,首先建立了钻井液循环期间井筒的温度分布模型,然后通过高温高压钻井液密度试验,分析了钻井液的高温高压密度特性,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温高压钻井液密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用迭代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钻井液循环期间当量静态密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将循环期间的井筒温度场模型与高温高压钻井液密度预测模型结合起来,计算出的钻井液当量静态密度较为准确.该模型为控压钻井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合理控制井下压力、预防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探开发重点逐渐向深部和难钻地区转移,深井和超深井钻井数量不断增加。而深井超深井由于地层压力系统的复杂性,井下地质情况的不确定性,往往需要采用复杂的井身结构和套管层次,其中,上部井段井眼尺寸大、井段长、钻速低,成为制约深井钻井速度的关键环节之一。采用固定式同心扩孔器的边钻边扩技术通过改进钻头结构和破岩方式,改变井底岩石的应力状态,同时领眼钻头能获得足够的机械能量和水力能量,可以有效提高破岩效率,并改善井底清洗效果,从而提高大井眼段机械钻速,为解决深井上部大直径井眼机械钻速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