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苏桂萍 《小水电》2001,(6):43-44
农村小型水电站单机容量一般都在500kW以下,电压400V,大都没有安装自动调速装置,开停机采用手电两用调速器。这样机组在运行时无论何种故障导致继电保护动作跳闸,转速迅速上升,会造成严重的机械事故,发电机励磁如无恒压装置电气设备会被高压击穿。故小型水电站飞逸保护十分重要,根据自己从事小水电的设计、运行、管理和检修的经验,在原电动开关回路上设计了一套保护装置,通过运行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区储层沥青样品进行全岩镜下测定,发现该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中存在大量储层沥青,并对样品进行沥青反射率测定、有机元素分析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古隆起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沥青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值分布在2.06%~3.0%之间,平均值为2.62%,储层沥青H/C原子比和O/C原子比仅为0.30~0.43和0.01~0.03,表明沥青的成熟度高,基本上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生烃潜力较低;S/C原子比为0.03~0.06,与长兴组(P2ch)和飞仙关组(T1f)储层沥青S/C原子比相比偏低,表明古隆起地区灯影组储层沥青受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影响较小;此外,储层沥青碳同位素值分布在-36.8‰~-34.5‰之间,平均值为-35.7‰,在四川盆地各层位干酪根和沥青碳同位素值中其值最低,比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碳同位素值还要低。结合四川盆地地质构造背景,对比各层位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认为古隆起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沥青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属古油藏深埋时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裂解成气后的热演化沥青—焦沥青。  相似文献   
3.
页岩的矿物学特征是页岩气储集层裂缝、渗流运移和后期压裂改造等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川南威远地区W201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两套海相页岩岩心样品进行了岩石矿物组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川南威远地区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主要由石英、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组成,还含有少量黄铁矿等矿物,样品中石英含量分别为38.7%和31.8%,黏土矿物含量分别为26.1%和37.3%,形成于海相强还原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为页岩气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脆性矿物含量均较高,平均含量分别为70.5%和58.7%,脆性指数分别为73.0%和61.1%,整体上具有良好的脆性和可压性,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4.
水库土坝白蚁防治是水库日常管理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我局缺乏生物防治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土坝白蚁防治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局委托县白蚁防治站对我县水库土坝进行白蚁防治,经过几年来防治,我县水库白蚁得到较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5.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微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压压汞法、N2和CO2气体吸附法,对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储层孔隙微观特征和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川南地区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样品中发育多种类型微观孔隙,常见有黏土矿物粒间孔、黄铁矿晶间孔、碳酸盐颗粒溶蚀孔、生物碎屑粒内孔、颗粒边缘溶蚀孔和有机质孔;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大量的微米—纳米级孔隙,为页岩气赋存提供了储集空间。龙马溪组页岩样品中孔隙以微孔和介孔为主,宏孔较少;孔隙结构形态主要为平板狭缝型孔、圆柱孔和混合型孔,孔径为0.4~1nm、3~20nm;微孔和介孔占孔隙总体积的78.17%,占比表面积的83.92%,是龙马溪组页岩储气空间的主要贡献者。页岩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和矿物成分含量均会影响川南地区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孔隙的发育,总体上页岩孔隙体积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大;页岩孔隙度随成熟度增加而降低;黏土矿物和脆性矿物含量对页岩孔隙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川中高磨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作为继寒武系产层之外重要的接力层系,近年来获得了较大的勘探突破。基于该区栖霞组岩心薄片观察、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等,开展川中高磨地区栖霞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同时结合区域埋藏—热演化史恢复结果,明确栖霞组成藏主控因素,揭示栖霞组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川中高磨地区栖霞组成藏条件较好,具体表现为:(1)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孔、洞、缝发育,纵向上呈薄层多期叠置的特征;(2)天然气以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供烃为主,伴有部分中二叠统烃源岩,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在研究区南部有一定的贡献,为油气藏形成提供物质基础;(3)东西向走滑断裂为天然气垂向输导提供有利通道,建立源储联系,利于富集成藏;(4)高磨地区栖霞组气藏现今表现为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气藏,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印支期古油藏→燕山期古气藏→现今气藏的演化过程,研究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较大的调整改造,表现为原位富集,高效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