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9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叠前地震数据优化处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由于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是在叠前数据上进行的,因此对数据的质量要求较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数据优化处理技术研究,研究的基础资料是胜利油田渤深6区块的三维地震数据,首先对资料的质量进行了分析一由于是拼接资料,因此存在着能量不均衡、覆盖次数不均匀、坡形不一致以及各类干扰发育等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时间-空间域内分频随机噪声衰减、频率一空间域相干噪声衰减、波形匹配处理和数据拟合三维随机噪声衰减等4种处理方法,分别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在对实际资料进行数据优化处理时,根据资料的特点采用了合适的组合方式,处理后资料的品质得到了较大提高,相干噪声、随机噪声得到了有效衰减,波形一致性得到了恢复,中、深层有效频率和有效能量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2.
相干分析技术在泥岩裂缝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胜利油田罗家地区泥岩裂缝油气藏多发育在含灰质的油泥岩、油页岩等特殊的岩相带,并且以构造裂缝为主,与断层关系密切,进行泥岩裂缝油气藏地震相分析和断层的精细描述是预测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关键。结合工区的真体地质特点,运用相干分析技术,预测了泥岩裂缝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和精细断裂系统特征,为该区泥岩裂缝的综合描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对邵家洼陷前第三系基底地层的形成机理做了简要介绍,对前第三系与第三系之间的不整合面的分类、特征、识别以及其在油气运移、聚集中所起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样处于洼陷缓坡带以第三系浅层超覆油藏为主力含油层系的太平油田、陈家庄油田,其油气的运移、聚集都与前第三系不整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洼陷缓坡带前第三系不整合面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负向构造单元深度大于3 500 m的深洼陷只是生油有利区,而对成藏条件不利,但通过近期对济阳坳陷车西地区车66井的钻探,发现在深洼陷的中央深度达4 300 m的深水浊积扇灰岩砾石中仍有较好的储层,试油获得日产上百吨高产工业油气流。对该类扇体进行了地质研究和地震预测:首先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划分出了该区沙河街组地层的9个三级层序;利用岩电特性和成像测井分析,确定了该类扇体为深水浊积扇的沉积特征,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其中以中扇的储集条件最为有利;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该区储层物性受次生溶蚀孔隙和微裂缝双重孔隙介质的控制,同时形成了隐蔽输导体系;通过岩心包裹体分析、钻井密度和声波曲线统计分析,确定该区具有两期幕式成藏和异常高压封存箱成藏的特点。进而建立了深水浊积扇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处理解释方法,采用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预测和反演等地震描述技术,预测了扇体的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义S变换的吸收衰减分析技术在油气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S变换克服了小波基函数变化趋势固定不变的缺陷,具有较好的时频分析效果和较高的灵活性。将广义S变换引入到地震波吸收衰减分析中,应用最小二乘谱模拟方法消除地层反射系数对子波振幅谱的影响,突出含油气储层在地震记录上的响应;引入“低频增加、高频衰减”(LFR&HFA)面积差值法使得含油气储层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提高了油气识别的准确性。物理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应用上述方法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油气识别,取得的结果与实际钻井结果吻合,证明了上述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相关的研究方法、成果尚处于初步阶段,缺乏系统性梳理。为此,首先广泛调研、系统总结近年来湖相碳酸盐岩的地质、测井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以济阳坳陷为例进行重点解剖;然后对比、分析湖相与海相碳酸盐岩特征,以此展望未来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研究认为:①目前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理论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没有统一、成熟的沉积相划分方案;湖相碳酸盐岩主控因素为古气候、古构造、古水介质条件、古地貌和古物源;储集空间可分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三类,影响因素分别为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②湖相碳酸盐岩具指形、圆弧形、齿形、U形等测井相特征,目前主要利用沉积微相识别储层、分析流体性质。③湖相碳酸盐岩地震振幅切片常具有典型的滩核特征,利用分频成像、90°相移技术可提高识别能力。④湖相碳酸盐岩与海相碳酸盐岩在发育年代、空间分布、沉积相特征、储层类型与特征、烃源岩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前者发育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受古气候影响大;后者则多发育于侏罗系、二叠系、三叠系、奥陶系和寒武系,主要受潮汐影响。⑤未来湖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应围绕断裂和薄互层两个方面展开;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理论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形成统一的相带划分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深度学习方法,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AVO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AVO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了概述,并且重点阐述了AVO处理和分析及其在检测裂缝中的应用。结合国内外勘探实际,探讨了胜利油区永安镇地区三维AVO分析方法,综合应用三维波阻抗成果确定油气水界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后指出了AVO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根据渤海湾盆地构造运动和层序地层学特征,阐述了与不整合面相关的地层圈闭发育和成藏特征.认为新近系与古近系之间和古近系与前新生界之间为两个一级不整合面,前者在凹陷陡坡带主要发育超覆圈闭油气藏,在缓坡带既发育超覆圈闭油气藏,又发育不整合面遮挡油气藏;后者在主要凸起或低突起部位发育潜山油气藏.古近系内部发育3个二级不整合、10个三级不整合,二级不整合面上下均发育地层油气藏;与三级不整合面相关的地层油气藏规模较小,但数量很多,是目前精细勘探的主要目标.通过在济阳坳陷的多年实践,发现了数量可观的上述地层油气藏,为"东部稳产"的能源战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春风油田作为中国石化"十二五"期间唯一投入整体开发的五千万吨级储量油田,开发伊始即确立了用5年时间建成百万吨原油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针对浅薄层超稠油油藏高效开发缺乏有效的储层描述方法、开发方式、工程技术以及管理体系等难题,围绕"三新三高"模式,开展针对性的系统攻关,创新配套了7项关键技术,突破了2m浅薄储层精细预测、高效热力复合采油技术,解决了有效动用难题;配套了水平井防砂免钻塞钻完井一体化、注汽水平泵采油一体化技术,解决了高效开发难题;完善了高干度循环流化床环保锅炉、产出水低温多效机械压缩蒸发技术,实现了绿色低碳发展;构建了智能油田高效管理运行体系,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开发成本。春风油田共动用地质储量近5 000万吨,2015—2018年连续4年稳产超过100万吨,产能建设投资及单位完全成本降低了1/3左右,在产生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形成的关键技术丰富了稠油开发理论与技术,并已推广应用到新疆、河南以及胜利东部等同类型油田,支撑了低品位超稠油油藏的规模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