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测射联作工艺具有减少起下管柱作业、降低储层污染、提高油气井完井效率等优点,因此在迪那2气田产能建设早期,普遍采用测射联作并且不丢枪的完井工艺,但投产后逐渐暴露出井筒堵塞、井下动态监测受限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该工艺进行评价及优化。调研统计,产建早期测射联作完井的生产井75%出现油压急剧波动下降的异常现象;结合气藏工程理论及修井实践分析,油压异常的根本原因在于,堵漏剂返排、地层出砂等堵塞了测射联作管柱末端的生产筛管(即打孔油管)孔眼。对此,产能建设中后期采用射孔、测试分步实施的完井工艺,显著减少了井筒堵塞的现象,并为生产动态监测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迪那2气田的完井工艺实践对于类似气田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在选用测射联作完井工艺之前,应进行充分的适用性评价或针对性的改造优化。  相似文献   
2.
考虑煤自调节效应的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煤层气藏的物质平衡时,必须考虑裂缝孔隙度的动态变化问题。在考虑自调节效应(即气体吸附到基质表面时,基质膨胀;气体从基质表面解吸时,基质收缩)对孔隙度变化影响的前提下,推导了煤层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并通过实例分析发现,若忽略或忽视自调节效应,则运用物质平衡法预测的煤层气地质储量将比真实值偏小。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体积法计算煤层气储量以及煤层气含量的测定方法时,发现现行的《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存在一些问题,如规范性引用文件已经滞后,体积法公式基准选取欠妥,原煤基、空气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三种基准的含气量换算公式不当,原煤基含气量的测定方法操作性不强等。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做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表1参9  相似文献   
4.
迪那2气田具有压力系数高、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局部裂缝发育等特点。该气田截止2012年底,产能建设及井网部署已基本完成,需要对整个气藏的连通性及储量动用程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并以此为依据优化新井部署,指导迪那2气田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钻井、地震、测井、测试等资料,通过采用地层对比、断裂刻画、隔夹层评价等地质手段定性的分析了气藏平面及纵向的连通情况,采用压力动态分析、MDT测试结果对地质认识加以验证,最终得到了迪那2气田平面及纵向均连通性好且可动用程度高这一新认识,为迪那2气田的开发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该类油气藏连通性评价及储量动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5.
煤层气井在投产前,主要采用注入-压降法进行试井,以保证在测试期间不发生解吸,保持单相渗流.但煤层气藏在很长的排采期内,气-水两相将同时存在,因此,研究气-水两相渗流时的试井解释方法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直接使用油藏的多相渗流试井解释方法来解释煤层气井气-水两相渗流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流度法需要忽略压力及含气饱和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基质孔隙的解吸气主要呈游离态,受分子浓度差的作用,以气相扩散方式运移至割理。现有的扩散理论忽略了基质孔隙中水的存在及其对解吸气运移的影响。文中从煤层气成藏机理出发,分析认为甲烷、水、基质微孔同时生成,基质微孔中存在着自生水;然后对基质-割理的压差和基孔毛细管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质孔隙水的可驱动性和解吸气的运移方式。研究表明,基质孔喉中的水能否被驱动,取决于该孔喉的尺度、埋深、温度、压力、煤阶、距井筒的距离及排采的时长。当该孔喉中的水能被驱动,则解吸气以渗流的方式向割理运移;当不能被驱动,则解吸气以溶解相扩散或表面扩散。无论基孔中的水能否被驱动,解吸气都不能通过气相扩散的方式运移、  相似文献   
7.
煤层气典型曲线产能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简单快速预测煤层气井产能,引入了典型曲线-无因次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法.通过分析兰氏压力、兰氏体积和渗透率等对典型曲线形态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兰氏压力下无因次产量与时间的关系式,提出了煤层气井典型曲线产能预测方法.运用该方法分别对韩城和沁南区块两口煤层气井进行产量预测和储量评价.结果表明:预测产量与前5年的实际产量符合率高于80%,表明该方法可供现场应用.对生产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两口井的控制储量分别为2.40×107m3和2.29×107m3,预测未来10年采出程度分别为44.3%和46.3%.  相似文献   
8.
迪那2气田为超高压低孔裂缝性砂岩凝析气藏。气田范围内,裂缝较为发育且非均质性较强,同时,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与单井产能密切相关,因而,对该气田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及建模将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综合迪那2地区丰富的岩心、测井、录井及测试资料,对各项主要裂缝参数进行定量表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控制迪那2气田裂缝发育的构造及地质因素;采用多属性体权重约束方法,建立了迪那2气田裂缝强度预测三维模型,实现了断层共生缝、构造成因缝、地质成因缝间的有效耦合,为裂缝属性参数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约束趋势体;同时,利用动态参数优化等效参数模型,大大提高了裂缝属性参数模拟的精度,形成了一套针对裂缝性油气藏由裂缝表征到建模的有效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南非钴精矿中钴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氨性条件下,钴(Ⅱ)与铁氰化钾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用电位滴定法测定钴的含量,锰(Ⅱ)的存在使测定结果偏高,须从总量中减去。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克拉2气田开发存在的数值模拟模型的选取、见水井水侵模式不明确及未见水井见水风险难预测等问题,系统梳理了历年试井资料,排除井间干扰对试井资料的影响,合理选择试井解释模型、分析储层物性参数变化及产能变化规律,与地质、生产动态、地应力相结合,分析判断见水井水侵模式、评价未见水井见水风险,首次对克拉2气田开展时间推移试井技术研究。选取单孔介质模型,对物性参数解释结果进行产能评价。结果表明,见水井无阻流量下降幅度远大于未见水井,明确了见水井水淹模式,评价了未见水井风险,其中有7口未见水井见水风险较大。时间推移试井技术分析为气田开发对策的调整提供了依据,对类似气田的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