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对几种加氢裂化、加氢异构脱蜡及溶剂精制基础油作为CF-4 5W/40柴油机油的基础油进行筛选,并讨论分析了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复合剂对低温动力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油品低温动力粘度的主要因素是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及功能添加剂,其中基础油的影响最大。为调制大跨度粘度等级的CF-45W/40柴油机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抗泡剂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抗泡剂的选择、抗泡剂在润滑油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种类的复合抗泡剂对比分析三个方面,阐述了抗泡剂本身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同时说明了油品调合时抗泡剂的加入方式不同,会对润滑油的抗泡性和储存安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介绍了一种能提高抗泡剂在油品中分散程度、改善油品储存安定性的发明专利——抗泡剂加入法及设备。  相似文献   
3.
纪春怡 《化学与粘合》2001,(2):90-91,71
本文对不同运行时间的在用油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油品氧化产物的组成与运行时间的关系,探索了发动机油老化衰败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安彦杰  纪春怡 《石油化工》2005,34(Z1):525-527
通过乙烯淤浆法合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烯基础树脂,通过掺混工艺制备宽峰高相对分子质量高密度(HMWHDPE)专用料,对基础树脂的掺混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为3.556×105和1.005×105的聚乙烯基础树脂按质量比11进行掺混时,可以制备宽峰HMWHDPE专用料;合成的宽峰HMWHDPE专用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优良、加工性能良好,成品的物性优于扬子7000F产品.  相似文献   
5.
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与溶剂精制基础油性能对比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与溶剂精制基础油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用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5CST和10CST作主要组分油,添加抗氧剂及防老剂,研制出聚苯乙烯专用增塑剂,其各项性能均能满足技术标准的要求,可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负载方式制备了一种新的负载型α-双亚胺Ni(Ⅱ)催化剂,评价了其乙烯聚合行为.结果表明,制备的负载催化剂活性在低Al/Ni比时达到5 kgPE/(gcat·h),产品聚乙烯支化度可在10~50范围内调节.  相似文献   
8.
对几种加氢裂化、加氢异构脱蜡及溶剂精制的基础油作为CF-4 5W/40柴油机油的基础油进行筛选,并分析了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复合剂对油品的低温动力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油品低温动力粘度的主要因素是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及功能添加剂,其中基础油的影响最大.为调制大跨度粘度等级的CF-4 5W/40柴油机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LDPE HDPE LLDPE的硅烷接枝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DCP (过氧化异丙苯)为引发剂,A1 71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A1 51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在LDPE (低密度聚乙烯) ,HDPE (高密度聚乙烯) ,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上的接枝反应。A1 71接枝反应过程中,当过氧化物的加入量为0 .2 %时,活化能为正值。而当加入量为0 . 0 5%、0 . 1 %、0 . 1 5%、0 2 5%时,活化能为负值。尽管过氧化物在PE (聚乙烯)中交联反应程度的顺序为:LDPE >LLDPE >HDPE ,但A1 71接枝反应程度的顺序为LLDPE >LDPE >HDPE。与A1 71相比,A1 51在LDPE上具有较高的接枝反应速率,但它在水交联反应过程中,呈现出相对较低的反应速率。通过研究加入过氧化物量的变化对A1 71接枝反应热的影响,可知在过氧化物未达到一定量前(这个数值取决于所加入的硅烷的量) ,当过氧化物增加时,反应热是随之增加的。  相似文献   
10.
纪春怡  安彦杰 《炼油与化工》2001,12(2):10-12,17
介绍了不同种类抗泡剂在不同润滑油中的泡沫特性,重点介绍了内燃机油功能添加剂,基础油馏分组成,抗泡剂复合比例等对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新方油品泡沫特性的影响,以此为依据,解决了以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为基础油的10W/30CD油新配方研制过程中的泡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