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炼油装置加热炉炉管壁厚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加热炉炉管壁厚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先将炉管材料许用应力曲线进行拟合,然后将得到的关系式输入Excel表格,借助表格的计算、引用等功能,可以高效、快捷地进行炉管的壁厚计算和热应力校核等,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3.
以大型制氢转化炉管道结构为背景,选取不同尺寸的直管和弯管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梁单元、管单元、壳单元和实体单元分别进行离散,分析计算了温度载荷、持续外载、内压和综合载荷作用下的管道结构应力,得到了ANSYS软件分析制氢装置中管道结构应力的离散单元选择方法和条件,确保了石油石化管道结构应力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以某炼油厂10万m3/h(标准工况)制氢转化炉辐射段管系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建立了转化炉辐射段的空间管系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转化炉结构冷态安装工况与热态操作工况的分析,得到了各部件的应力分布与变形情况,并通过局部结构子模型实体单元建模的方法,对入口总管与支管连接处的三通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应力分类法对各部件进行了强度评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萘升华比拟技术详细研究了顺排滴形管束局部强制对流换热特性。结果表明 :滴形管束局部换热规律在前端大圆部分与圆管管束相似 ,但在脱体点以后差别较大 ;局部换热系数随滴形管横向间距的增大和纵向间距的减小而增强 ,在层流边界层脱体以后 ,均出现了换热系数的急剧回升 ,且换热峰值均超过了撞击点处的值 ;随着Re数的增大 ,脱体点的位置向撞击点方向移动 ,脱体点之后的换热系数峰值增大 ,局部换热增强。  相似文献   
6.
对空气横掠叉排滴形管束的放热及流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排列方式对管束平均放热及阻力系数的影响以及平均换热系数随流动方向管排数而变化的规律。给出了计算平均换热系数及阻力系数的实验关联式。在传热实验中,采用了热质比拟原理及萘升华技术。实验的雷诺数范围为10000~120000。实验结果表明,滴形管束和圆管管束相比具有强化传热及节约能源的双重优点。  相似文献   
7.
横掠钉头管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热质比拟原理及萘升华技术,对横掠钉头管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管面上及钉头上的放热系数分别进行了测量,并对其做了比较。最后给出了计算钉头管平均放热的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8.
介绍某公司10.0 Mt/a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炉的设计技术方案,包括设计参数、炉膛布置、炉管布置、空气预热系统。减压炉设计采用水平管、双辐射炉膛、单排单面辐射箱式炉。空气预热系统采用双鼓风机+一台引风机;采用燃料-空气环保型比例控制技术和炼厂低温位热源预热燃烧空气技术。该常减压加热炉设计采用美国UOP工艺包,对10.0 Mt/a炼油装置减压炉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变蓄热器的摆放方向和倾斜角度测定蓄热器完成蓄热、放热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自然对流对蓄热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自然对流对蓄热器蓄、放热速率的影响逐渐增加,使得蓄热器的蓄、放热时间逐渐缩短。②相同的倾斜角度下,不同的摆放方式对蓄热器性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早期建造的炼油厂和化工厂在役管式加热炉热负荷和热效率低的状况 ,提出了若干技术改造措施包括 ,增大对流管表面积以增大对流段的热负荷 ;增加辐射管的换热面积 ;修正烟囱高度 ;换用新型燃烧器 ,变自然通风为强制供风 ,以增大燃烧器的发热量 ,减小过剩空气系数 ,节省燃料 2 %~ 3% ;在对流段和烟囱之间增设空气预热器以提高空气入炉温度 ;采用高温辐射涂料增强辐射换热效果 ,从而增加热源对炉壁的辐射传热量和炉管的传热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