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岩芯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结合物性、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压汞实验等,探讨了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砂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B段潮控三角洲相砂岩储层整体呈中孔中渗的物性特征,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喉变化较大,非均质性强; 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包括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影响着孔隙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物性较好储层发育在水动力条件较强且岩石组分结构特征较好的储层中,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了显著的改造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造成了孔隙大量充填,自生矿物和黏土矿物不仅减小了孔隙空间,并造成孔喉堵塞,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 最优质的储层发育在潮控分流河道相交错层理砂岩中,这类储层具有粒度大、分选好、石英相对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胶结物含量低、孔隙发育、孔喉半径大的特点,对应的储层物性为中高孔高渗,是研究区储层表征与建模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穿层压裂水平井是低品位难动用油藏的有效开发方式,为了对穿层压裂水平井各层、各缝的产量进行定量评价,对裂缝的位置进行优化设计,基于穿层压裂水平井的开采机理,运用复势叠加方法,充分考虑薄互层油藏穿层压裂时井筒和缝间干扰,推导出分段、多簇、穿层压裂水平井产能公式,定量计算出主力层和非主力层各段、各簇的产量,并分析了缝间距和簇间距对产能的影响。研究认为簇间距的影响要大于段间距的影响,从理论上阐明了水平井穿层压裂是提高低渗透、薄互层油藏经济效益的有效开发方式。该方法可用于多层分段多簇压裂水平井的产能计算及压裂参数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为特低-超低渗透油藏选择合适开发方式以实现高效开发,建立了一种以注水井注入能力和采油井见效情况为标准的储层评价方法。在分析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储层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实际生产动态资料采用视吸水指数对注水井的储层吸水能力进行分级;根据视吸水指数与各测井曲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建立储层分类图版,将储层分为3类,确定了各类储层的物性下限。不同油藏储层物性下限不同,这种差异主要受储层水敏性差异影响。通过建立水敏指数与各类储层渗透率下限关系图可知,水敏指数越高,注水开发储层渗透率下限越高,储层水敏指数与储层渗透率界限呈指数关系;根据各类储层的渗透率及水敏指数的分界线,可将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划分为3类储层区,Ⅰ、Ⅱ类储层较适合注水开发,Ⅲ类储层需要探索新的地层能量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4.
对酒西盆地主要含油构造的变形特征和成因机制分析后指出,喜马拉雅运动的非均质幕式活动形成了北祁连山逆冲断层、老君庙逆冲断层和新民堡逆冲断层,三排逆冲断层向北逆冲且平行排列。地层岩石的弹性差异是北祁连山逆冲断层东西向分三段变形的主要原因。由于新老地层岩性的弹性差异以及地层岩石受力方向和大小的非均质性,在青西油田形成断层转折褶皱,在鸭儿峡白垩系油藏形成断层滑脱褶皱,在新近-古近系油藏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根据精细地层等时划分与对比建立的连井油藏剖面,在鸭儿峡白垩系油藏以及老君庙背斜北缘冲断带发现了新的油气资源,为玉门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页岩油压裂水平井产能进行定量评价,考虑非达西渗流和压力敏感性对页岩油产能的影响,运用保角变换方法和复势叠加理论,推导出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性的压裂水平井产能公式。运用该公式定量地计算出各个裂缝的产能,此外还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系数、裂缝半长、裂缝条数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的产能随着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裂缝半长和裂缝条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大幅度逐渐减小。研究成果为页岩油压裂水平井的产能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底部等温加热、上端开口多孔介质中粘弹性流体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使用了修正后的Darcy定律用于描述粘弹性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流动特征,并引入了等压边界条件描述开口特征。使用了特征松弛时间(λ)和延迟时间(ε)表征粘弹性流体性质,并选择了4组不同的(λ)和(ε)作为算例对热对流启动时的临界瑞利数进行了数值求解。结果显示,松弛时间的增大会使得流体更易失稳,从而提前热对流的启动;而延迟时间的增大则会起到稳定流动的作用,使得热对流启动推迟。流动模式仅与延迟时间有关。扰动温度等值线图显示,其样式与边长(a)和弹性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