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5篇
  免费   855篇
  国内免费   573篇
工业技术   13013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469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774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625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597篇
  2005年   572篇
  2004年   484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6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分别以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山梨酸和肉桂酸为原料,经过酰氯化与天然二氢黄酮化合物橙皮素反应得到3种橙皮素酯类衍生物,并鉴定了它们的结构。体外比较测定了它们在多个浓度下清除羟自由基(·OH)、2,2-二苯基-1-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的活性,并研究了它们对亚油酸自氧化、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及抗植物油氧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此3种橙皮素酯类衍生物在体外自由基测试模型中均具有清除活性,并且与浓度呈正相关性,橙皮素-7-苯甲酸酯(化合物2)和橙皮素-7-山梨酸酯(化合物3)对亚油酸自氧化、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及抗植物油氧化能力均强于橙皮素,可作为食品抗氧化剂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瓜蒌新品种皖蒌15号是以皖蒌7号为母本,1号雄株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根据对定植后1年生瓜蒌和2年生瓜蒌的适应性、熟性、丰产性、抗病性、产籽率鉴定结果,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炭疽病、根结线虫病,抗逆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精炼菜籽油和25#矿物绝缘油浸渍绝缘纸,并对浸渍后绝缘纸在20~120℃温度范围的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和击穿电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精炼菜籽油浸渍后绝缘纸的相对介电常数升高;高温下介质损耗角正切值降低;工频短时击穿电压升高,耐长时击穿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锂辉石-氧化钙烧结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绘制了各反应Gibbs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图。结果表明,Al2O3会优先和Na2O、Li2O、K2O反应,然后与CaO反应生成CaO·Al2O3,而且烧结温度需高于1060℃以保证LiAlSi2O6能够完成晶形转变。并探讨了锂辉石-氧化钙烧结法提锂的反应机理。考察了不同烧结条件对锂浸出率的影响并对熟料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配料比为1∶1.25、烧结温度1150℃、烧结时间60min时,锂的浸出率达到92.14%,熟料中的主要物相为Ca2SiO4与LiAlO2。利用XRD和扫描电镜-能谱联用仪(SEM-EDS)对熟料与浸出渣的物相、显微形貌及元素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表征。为了确定烧结反应的控制性步骤,在最优烧结条件的基础上对烧结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锂辉石-氧化钙烧结体系属于球形颗粒三维界面化学反应控制,烧结过程的动力学拟合方程为1-(1-x)1/3=0.00677t。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盆缘槽档转换带和盆外隔槽式构造带向斜发育,由于其整体抬升时间长,构造运动强烈,剥蚀量大,区域保存条件相对复杂,导致不同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为常压且页岩气含气性差异较大。在研究区向斜构造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发育特征、后期保存条件、含气性等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向斜构造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并总结了3种有利于页岩气保存富集的构造样式。研究结果表明:优质页岩发育是页岩含气性的物质基础,川东南地区盆缘和盆外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发育,页岩气物质条件相似;保存条件是影响页岩含气性差异的关键因素,页岩地层埋深大、地层倾角小、远离剥蚀区和发育反向逆断层,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总体上盆缘槽档转换带内向斜构造保存条件更好,盆外隔槽式构造带内向斜较差;盆缘槽档转换带复向斜构造内"洼中隆"断背斜、宽缓残留向斜中心、逆断层侧向遮挡向斜3种构造样式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7.
大坝安全的正确判断是建立在可靠监测资料基础上的,因此需要对监测资料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以东津水电站大坝为例,针对坝体及坝基渗流量原始观测成果中出现的明显异常数据,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明显不合理测值进行了处理,从而对坝体及坝基总渗流量实测性态做出了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8.
9.
利用高速摄像与Tracker视频追踪技术,并结合粒子图像测速处理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波发生振子在周期性振动过程中对水面漂浮物的排斥或牵引作用及漂浮物的运动轨迹,揭示了不同几何结构的振子产生的流体表面波各向异性的现象。实验发现表面波对漂浮物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振子的几何结构,具体表现为圆柱体振子对表面漂浮物只存在排斥的作用,三棱柱振子在棱柱角的对应方向上对漂浮物存在定向牵引作用且在其他方向上存在排斥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振子几何结构的不同致使其对水表面漂浮物既有排斥也有定向牵引,导致表面波对漂浮物的排斥或牵引现象在不同的波线上呈现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提高功能性茶浓缩反渗透膜的回收效率和抗污性能,探究了3种介孔分子硅材料(MCM-41、SBA-15和MCFs)对浓缩膜面聚酰胺层聚合形成过程的结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02%经磺化预处理的MCM-41于间苯二胺水相可接枝酰氯基团,形成的聚酰胺结构层峰谷粗糙跨度仅为220 nm且交联紧致,膜抗拉伸强度增加37.8%;SBA-15和MCFs相膜面峰谷跨度达500~780 nm,横向褶皱和团聚,结构存在孔道塌陷;改性膜在3 h内对茶多酚、茶多糖、茶蛋白即可达到最大浓缩度,减少50%浓缩时间;MCM-41和SBA-15膜长时间运行的浓缩降率仅为2.8%~6.1%,48 h下降率比显示改性膜达标使用时长增加112.5%~137.5%,亲水性和抗污堵能力均大幅提升,可有效满足功能化茶浓缩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