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田世存  王英民 《特种油气藏》2012,19(6):40-44,60,143
通过建立琼东南盆地西南部地区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重点分析层序SQ11~16地层格架内生物礁的识别、类型、形成时代、分布规律和生长期次,指出地震剖面上识别礁体的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生物礁和生物丘形成环境的水动力差别。在层序内共识别出堡礁、塔礁、补丁礁、环礁4种类型。中新世是该区主要成礁期,平面分布形态与古地貌和海平面的升降有关,主要沿北西向大断裂呈半环形分布。礁体生长期次主要受海平面变化影响,划分出高频生长单元,并总结出了该区的成礁模式。  相似文献   
2.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4个构造演化阶段和1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形成了独特的层序地层充填和沉积体分布模式,发育湖泊、河流、三角洲、浅海陆棚碳酸盐岩及生物礁等多种沉积体系。建立了B区块的层序地层格架,将新生代地层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SQ1—SQ4是主要勘探目的层段。根据古地貌特征,B区块划分为4个构造单元,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勘探目标。纵向上总结了盆地各构造演化阶段,层序格架内发育4套成藏组合。平面上对各期层序构造解释后,应用构造叠合方法,综合分析各成藏要素,全区共划分出5个有利构造带,指出了各构造带的有利因素和勘探潜力,为下一步区块勘探选取钻探目标和落实储量规模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秘鲁乌卡亚利盆地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的子盆地之一。该盆地油气潜力巨大,勘探程度低,已发现12个油气田,可采储量约6×108t。根据大量物探、钻井和实验分析资料,系统分析乌卡亚利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并提出勘探有利区域和潜力。研究表明,乌卡亚利盆地自奥陶纪形成以来,长期沉降接受沉积。从古生代到中生代沉积3套主要烃源岩,即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组烃源岩、二叠系Ene组烃源岩和石炭系Ambo群烃源岩,这些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处于成熟阶段,分别向盆地的北部、中部和南部运移供油;盆地内有多套储盖组合,主要储集层为白垩系Cushabatay组和Vivian组;晚二叠世以来的多次构造运动特别是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运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圈闭类型主要为挤压背景下形成的推覆背斜、断背斜和断块等构造圈闭,也存在大量地层和岩性隐蔽圈闭。盆地勘探前景广阔,最有利的勘探区域是盆地东南部的Urubamba次盆和构造发育的西部褶皱逆冲带。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全部是构造油气藏而且多数位于逆冲断层的上盘,对下盘圈闭的勘探很少。勘探潜力包括2个方面:一是要继续寻找构造圈闭,特别要加强对逆冲断裂下降盘的勘探力度; 二是要重视隐蔽油气圈闭勘探,特别是要加大二叠系Ene组古潜山圈闭、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组生物礁圈闭和白垩系岩性(河道砂体)圈闭的勘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常规油气藏勘探难度和勘探风险日益增大以及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火山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已引起了石油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研究喷发岩的地震信息识别及其与油气的关系,研究侵入岩的地震信息识别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典型地震剖面的研究,识别出了岩株、岩盖、岩床和岩墙4种产状的侵入岩岩体,阐明了它们的地震信息识别特征,同时分析了不同产状的侵入岩与油气的关系,论述了8种与侵入岩有关的油气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